谈及企业文化,估计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涂在墙上的标语,诸如“勤奋”、“务实”、“拼搏”等,像这类“企业文化”,大部分企业都有,可这真的就是企业文化了吗?只怕许多只是供在神坛上的塑像,经不起推敲。那么,当我们谈论企业文化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举个反面的例子。当我们谈到希特勒,我们首先想到什么?纳粹?第三帝国?犹太人?都有,但肯定不会漏掉邪恶的万字符“卐”和高抬手臂的“纳粹礼”。倘若将当时的第三帝国看做一个向全球扩张的“集团公司”,那不能否认它的“企业文化”是成功的,不仅有高度统一的“企业VI”,并且做到了上传下达、对外一致,经典反纳粹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有一个细节,罪恶的歌德上尉在二战胜利后被处以绞刑,临行刑前,他下意识地喊了一句“希特勒万岁”,是怎样根深蒂固的力量使其毫无悔改之心?尽管这是一个极端而反动的例子,但假设一个企业有这样的”企业文化”,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照明灯饰行业作为发展时间尚短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发展参差不齐,大多从小手工作坊、夫妻店起步,许多企业发展至今,连组织架构、产品体系都还不算梳理清楚,更不用说企业文化体系了。那么,在照明灯饰行业,当我们谈论企业文化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企业文化是“领导人文化”?
当然,这一观点过于武断,但不可否认,企业领导人自身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
首先,领导人的眼光和高度是企业文化能否培育起来的前提,一个只想赚快钱、目光短浅的领导者使企业文化在起步之初就失去了培育的土壤,而在一个对品牌有信仰的领导者之下,企业文化才有形成的机遇。再小一点,领导人的性格缺陷也在时刻影响着企业文化的良性发展,一个不讲信用的领导人,决不能形成诚信的企业文化;一个有拖延症的领导人,决不能形成有效率、执行力强的企业文化……欧普照明,从行业知名品牌向大众知名品牌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其掌舵者王海耀和马秀慧的传奇创业故事也为人津津乐道,其始终“用心和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的发展理念使其深受消费者欢迎,而这与领导人的执着和眼光是分不开的。
因此,一位成功的领导,他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提升,他要精心塑造本企业的价值观念,使员工都有一个崇高的信念和目标,感受到工作的巨大意义和生存价值,并内化为他们自身的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是一个“圈”
企业文化是一个“圈”,她从一边画起,必须在另一边合上。有人认为,最好的企业文化是自下而上的,每一位员工都具有强烈的企业主人翁意识;而即使是自上而下的企业文化,也必须下到人心,看得见、摸得着,她不能是策划公司为企业打造出来的一个方案,仅仅见于纸上和广告牌上,就像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得那样:“在海尔集团,我的角色,第一应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于企业的发展;第二应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记者走访企业期间,也曾看见过许多精彩的企业文化,比如宝辉集团,高端水晶灯里龙头企业,其36年来一直在打造一种“专注而朴实”的企业文化,始终专注水晶灯领域,始终专注工艺,其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而主要是员工文化都较为朴实,记者曾参加其周年庆典活动,其员工整体整洁、谦逊、注重细节的精神面貌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EDS,在短短两三年内迅速崛起的电商平台,在刚过去的EDS-i业务生态系统新闻发布会,其掌舵者陆杭民曾宣布:EDS今年的销售目标8个亿,并非常自信地表示,目标的制定有根有据,顿时引起行业沸腾。这又是另一种不同的企业文化,充满狼性和执行力的高效企业文化,其员工身上展现出来的就是上传下达、步调高度统一的执行力和自豪感,这一点尤为令人佩服。
因此,企业文化必须是一个“圈”,“圆满”才是王道,上下任何一端的缺失都将导致企业文化的失衡。
把企业文化做成一种“传承”
企业文化当然必须是一种传承,放眼国内外,从德国的奔驰、到美国的福特、到日本的金刚组公司到中国的陈李济、同仁堂等百年企业,莫不是具有坚定的品牌信仰和企业文化,才得以源远流长的。
就像家长教育孩子一样,很多东西都不需要写下来,也不需要贴在墙上,孩子会变成什么样,通常不是看家长怎么说,说得再好、再有道理也没有用,关键是看家长在每件小事上是怎么做的,如果家长只说不做,而要求孩子去做是不现实的。
可以说,企业文化类似于一种“病毒”,可以悄悄地传播,而人们全然不知。这就是为什么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会长得越来越像,因为大家的生活方式一样,吃的东西一样,身体里的“病毒”得以滋长和继承,只有这样的企业,才不会因为个别领导或其他因素的变动而产生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