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游玩勃隆克沙漠,食宿裕都宾馆  ◇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火!2016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漫谈

觉悟者们“创新世界”的艺术独白(图文)

时间:2013-09-17 15:07:36  来源:中国企业文化传播网  作者:

北京,秋风起,仓廪实,月夜园,把酒时。

中秋的脚步渐渐走近的时候,四位中国当代画坛“嘹望者、内省者、思想者”乃至“觉悟者”,齐聚在桥艺术中心,用“对画·未来”的浪漫主义温情,为中国当代画坛挥毫泼墨,恣情欢意画下了对“未来的思考”。

据《中国艺术评论》杂志副总编辑、本次展览策展人王显顺介绍,这些觉悟者就是来自河北美术学院的甄忠义、郑竹三、张爱国、任子千。在916日桥艺术中心举办的“对画·未来”国际问候展上,四位画家用不同的画风,诠释了我国未来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上的认同感。

策展人王显顺.jpg 

策展人王显顺

 机缘下的艺术创意

“对画·未来”国际问候展是有我国新近崛起的“新思潮”策展人《中国艺术评论》总编辑王显顺一手策划的。

对画未来活动现场.jpg 

对画未来活动现场

王显顺介绍,此次展览选择中秋节前举办,意味非同一般,在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上都煞费苦心。首先,这几位艺术家都是一直以来广受尊重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成就和为人准则都是他非常钦佩的,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让国内外的朋友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们的未来性和国际性。

其次,不论中秋节所彰显的中国文化意义,还是中国艺术家独创的水墨画,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中国人的哲学和艺术精神,这里面有中国人对历史的传承,更有对未来的憧憬。而甄忠义、郑竹三、张爱国、任子千这几位艺术家都从自我的角度,呈现了中国水墨艺术在当下、在国际视野中的未来追求,各有千秋,各自独成一家,堪称壮观。

第三,中国画应该是世界上能与西方油画媲美的艺术文脉,中国画有中国画的世界性,油画有油画的世界性,应该是不相伯仲的,都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艺术成功。但国人多有自我满足心态,多满足于在小圈子里的小成就,而此次展览旨在向世界、向未来推动中国画的发展。所以此次展览,主办方、承办方邀请了数十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参与,这种有国际性倾向的艺术交流活动,今后《中国艺术评论》杂志还会做更多的工作,希望得到更多朋友的支持。

用“朦胧”打量世界

二十年前,文联小作家葛金平写了中篇小说《小城风流》,文学主人公就是甄忠义。这个自小酷爱美术的小伙子,奔着既定的宏伟目标,不顾家人的反对,变卖家产,跑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写生素描。同在新乐文化馆美术组的同事张女士,看准了甄某人的挚着和非凡志向,私下里确定了恋爱关系。这一不可思议的举动,遭到身为县局级高官的父亲的反对。原因之一是看不惯留有长发的美术人。天意倾心,这对美术夫妻结成了幸福的小家庭。有一个夜晚,我就出差拜访了志趣毅然的甄忠义。小小的院落长满了杂草,留有落脚的步行石,甄忠义说,草丛中养着蛇。隔着落地玻璃窗,可随时观赏生机勃勃的绿色生态。特殊的追求令我遐想无限。

河北美术学院院长甄忠义先生是著名书画家,教育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他是中国画坛“朦胧画派”的开创者和实践者。其画作题材多来自农村、民俗和历史,清纯自然甚至充满童趣。其笔法尤其独特,用亦工亦写的手法,在湿画法中表露着民间绘画的质朴,同时又流露出文人画的淡然与清高,展现了极强的密度和张力。

画面初看一团模糊,似乎是一片淡色的墨氤氲纸上,细看却发现其中人物眉眼清晰、表情生动,甚至细腻到竹篓的篾纹、动物身上的皮毛、辘轳上的井绳历历可辨。其意境如梦如烟,却又真情流露。将绘画中的写实与写意两种风格巧妙的合二为一,在中国绘画领域独树一帜。

恣意在“新文人画”中

郑竹三又名郑竺三、郑竹珊,号九峰山人,妙觉。1943年出生,浙江金华人。中国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作家,诗人,擅长美术评论,书法,山水画兼散文、传统诗歌。

郑竹三1965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一子年庚,移居杭城,因缘翰墨。二十从学,嗜收藏。三十而立,学研山水。四十不惑,究学花卉。五十天命,心香画论。兼醉书道、诗韵。师从余任天、陆俨少、周昌谷、朱金楼。

郑竹三先生是河北美院终身荣誉教授。现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称为当代“新文人画”的灵魂人物。

他开创性地提出艺术应“古今同构、科艺同构、中西同构”的学术思想,更以相对论和天体宇宙运行之规律为依据,概括出作画应运用“大对比、远对比、奇对比”,以及“心远、意远、境远,”和“边远、角远、层远”的艺术美学;品赏中西绘画,又总结出构成美学三种形象“S”“△”“+”。他的绘画艺术在图式语言上法无定法而自成法,他更遵循了一个“远”字,在最大程度上拉开了自然物象与艺术形象之间的距离,给读者以广阔的艺术欣赏空间。非大贤者、大胸怀者,不可得此境界。

畅游在“大爱”的写意中

号大爱、白楼居士、封龙山者的张爱国先生书画家,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河北美院教授,封龙山画院院长。

张爱国师从石家庄太行画院的著名画家龚定平先生。龚定平先生德艺双馨,曾被中宣部领导、著名诗人贺敬之称之为“人民艺术家”。龚定平先生言传身教,对他要求极严,使其终生受益。他从小喜爱山水画,崇尚古代山水画北派大家荆浩、关仝、李成、范宽等人,仰慕现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李可染等人,因为他们都是“一手伸向自然,一手伸向传统”的典范。

从张爱国山水画里可以看出,既有古代北方山水画派的笔意,又有黄宾虹和李可染的风骨。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张爱国的山水画就引起了东南亚地区一些大收藏家的青睐。他应邀曾在泰国举办过展览,引起轰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的收藏家争相赶来收藏

他深得范宽的绘画精神,乃是当代中国水墨山水封龙山画派“写意无形”的代表人物。其早期作品恬淡优雅笔致细腻气韵丰沛,已有大师底蕴。天命之后其画风为之一变,苍茫粗粝洞达开阔肆意挥洒,形成了其笔墨厚重豪放,气势磅礴逼人,意态雄深纵横、形象洗练鲜明的独特风格,大师风范喷薄欲出。

用“禅画”与心对白

真如堂主任子千是河北美术学院教授,宣和画会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水墨研究院院士,被书画界称为“当代禅意画大师”。

任子千的绘画并没有、或者说没有完全延续传统文人画的“载道”“达情”的创作路向。

许多评论家发现,在任子千的画里,看到和读懂的是禅机。

“任子千这一种决绝的风格,似乎是很潇洒的就把别人倾其一生都在追逐的东西,从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放逐了。的确,任子千所放逐的无疑是传统文人绘画里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那一部分。以“载道”和“达情”两者来认识传统的文人绘画还是大致不差的,从王维苏轼到徐渭陈淳再到八大石涛等等,这些被我们尊为大师的创作者,其创作理念,概莫能外。”这是评论者对任子千的评价。

任子千隐身于闹市之中,沉迷于古今同构的笔墨精魂之中,几十年如一日苦修不倦,一点一画细致入微,章法布局精雕细琢。以宋元山水之莽莽苍苍为其骨,以西方印象派神韵为其筋,以佛教禅意内核为其魂,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任氏绘画风格;其绘画技巧之细致国内罕有其匹,其浓妆重彩如钢似铁于画坛独立,二者相加之后体现出佛教遍及众生的宽阔意境。将“大、重、拙”的中国艺术之气完美融合。堪称中国当代画坛少有的绘画大师。 

中国画魂在“觉悟”

中国国画从诞生以来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她在农业社会的渔樵耕读中穿越,展现的是一种天地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千年笔墨,瀚海留香,大师辈出,高山仰止,从吴带当风之俊逸,到宋元山水之苍茫,从明清墨彩之婉约,再到民国画派之激辩。中国画几经沧桑,发展至今,竟然走进了“千画一面”的尴尬境地,在高楼耸立机器轰鸣人潮涌动的工业社会,在声光电充斥满眼和“西风东渐”的冲击下,似乎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位置。很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国画该往何处去?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命题。

那么,如何才能重拾中国水墨的魂魄?甄忠义、郑竹三、张爱国、任子千四位艺术家的笔墨做了很好的诠释。这四位画家,从一个局部能够彰显中国当代水墨画的“灵魂所在”。

书画艺术在于“创”和“作”两个不同的境界。“创”是追求新意,不管画的是什么。都要有自己的创造,有自己的独特性,有自己的思考和审美,有自己的拓展和发现。无论大小,只要是自己的,就是“魂”。“作”则是简单的克隆模仿。我们不指望所有的画家都能成为一代宗师。但是起码应该有一点,应该是和先贤巨匠相通的,就是要学会“创造”。郑竹三、张爱国、任子千、甄忠义四位画家就是在“创造”上做足了功夫。

这是一次“觉悟者”的“对画”,也是他们用心去诠释未来的一次尝试。“灵魂在画意在”,只有守住灵魂的“觉悟者”才能真正到达艺术的彼岸。

最新信息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最主要的指标[详细]

推荐信息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最主要的指标[详细]
中国企业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