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据北京晚报消息,每年的6月到8月,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以及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今年,市总工会等多部门联合下发的通知中要求,室外露天作业人员的高温津贴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在33℃(含33℃)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然而,记者采访了33家用人单位的55名员工后发现,像往年一样,仍有很多人领不到这份应有的补贴,就更不用说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了。
装修工
我们比建筑工幸福
在位于小营的两户居民家里,11名装修工正在紧张施工。虽然他们在室内工作,但是屋里没有空调,粉尘四处飞扬,电钻刺耳,屋里既闷热又嘈杂。记者呆了5分钟就觉得喘不过气来。装修工们说,夏天是装修高峰,所以他们特别忙,但他们从没听说过“高温津贴”,公司也从未提供过防暑降温饮料,有的房主会送些饮料。“不过,比起在太阳底下干活儿的工地工人,我们还算幸福的吧。”在上地附近的一处建筑工地上,记者采访了6名正在休息的工人。对于“高温津贴”,他们从未听说过。他们告诉记者,天儿太热,他们一般从下午三四点钟以后才开始工作,他们觉得,这样已经很受照顾了。
快递员
防暑自掏腰包
昨天下午,记者在海淀区清河的5家知名快递公司网点采访了11名快递员,只有两人听说过“高温津贴”。“像我们这种公司,怎么可能发这个钱呢?”11名快递员的第一反应都是如此。他们告诉记者,越是天儿热他们越忙,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基本都在路上,热了渴了也就喝口凉水吧,只有回到网点才能接点饮水机里的水,晚上回家必须好好放松一下,喝点儿冰啤酒,吃个冰镇的西瓜。”据他们自己估算,每人每天需要五瓶矿泉水、两瓶啤酒、小半个西瓜,花费约16元。
停车管理员
热了去写字楼蹭水喝
在上地附近的3处地面停车场,5名停车管理员告诉记者,他们也从未领过“高温津贴”,更不用说防暑降温饮料和药品了。“夏天再热,我们也得在外面晒着盯着,有时候还得去追想要逃费的车。我们这工作环境,是不是最应该发高温津贴?可我们没有。”记者看到,每名停车员都有一个水壶,放在路边的一把椅子旁或是树荫下,在靠近写字楼区域上班的管理员,就可以到写字楼里接水喝,“没办法,只好厚着脸皮去大厦里‘蹭水’了。”
私企员工
免费水果算不算高温津贴
除了这些体力劳动者,记者还采访了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的建筑设计人员、一家大型电商的市场部人员、一家国产智能手机的员工、一家图书公司的员工、一家服务外包企业的员工、两家电脑销售公司的员工、一家摄影器材公司的销售员,他们都表示从未领过什么高温津贴。“只有大国企才发高温津贴吧?”“我们坐办公室的,是不是没有高温津贴?”“我们全年都有免费的水果吃,公司给买的,洗干净了放到每个人的座位上,我们觉得很幸福了,这算不算高温津贴?”
高温津贴差异悬殊
据了解,2012年由国家安监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中规定,该办法所涉及的用人单位包括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
采访中记者发现,国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普遍能够领到高温津贴或防暑降温饮料、茶叶等。记者采访了14家用人单位的员工,其中一家单位发放的是三个月的两箱饮料,一家单位发放的是价值200元的茶叶,一家单位发放的是每月50元的超市购物券,10家单位发放的是每月100元到500元不等的现金,还有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高温津贴最高,每月达到了1000元。发放了饮料或茶叶的单位,不会再发放高温津贴,而发放了高温津贴的单位也不会再发放防暑降温饮料或药物。员工们都把这项补贴当成了福利。
今年,北京市总工会等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室外露天作业人员的高温津贴标准是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室内工作场所作业人员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同时,用人单位还要向从事高温作业劳动者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防暑降温饮料和必需药品不得冲抵高温津贴。显然,记者采访的劳动者们对自己的权益并不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