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据证券时报消息,几年前,上市公司、大型企业还在纠结于渠道为王、现金为王的战略。时至今日,世易时移,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并购已是最佳的选择,说“并购为王”并不为过。
自各行业逐渐出现产能过剩伊始,从政策层面到实体经济,都在考虑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然而,数年过去,除了少数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外,产业升级在多数行业只是一句空话。究其原因,很多行业并不具备产业升级的基础和条件。
产业升级的先决条件是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生存问题都难以解决,要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几无可能,技术进步更无从谈起。
以彩电行业发展为例,20世纪90年代,国内彩电企业达98家,品牌多达100多个,年产量3500万台,远远超出国内市场需求。1995年,国内彩电的产能平均利用率只有46.1%,而且国内彩电业还面临着外资品牌强大的市场压力。
经过激烈的洗牌,大部分彩电企业破产倒闭被收购,从而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在后期的价格战中逐渐占据国内市场的主要份额,松下、索尼、日立、东芝等外资品牌基本上是被迫退出了这一块市场。完成扩张后的国内彩电企业实力大增,在液晶、等离子技术革命到来的同时,迅速调整了产业结构,完成了从CRT到平板电视的产业升级。
反观目前的产能过剩行业,没有一项新的技术革命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行业内的洗牌仍不充分彻底,加上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导致兼并重组力度不够,无法维持行业内正常的利润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亏损是必然的。
近日,国务院制定出台了有关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求要引导、推动重点领域与行业转型和调整,探索发行优先股、开展并购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从而实施企业间的产能整合。这在政策层面上首次为并购市场打开了空间。
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曾提出了著名的Q理论,若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值高于其购置资产的重置成本时,上市公司倾向于向外进行收购,因为发行较少的股票即可并购获得额外的生产能力,成本比重置要低得多。而西方经济学家的另一项研究还表明,一个国家(或行业)产业利润率越高,产业发展速度越快,越不利于对该国(行业)的企业进行并购,反之,则有利于并购。
目前,正是国内上市企业并购的大好时机。无论从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企业规模发展的需要,抑或是高溢价的股票估值来说,向外扩张并购是大势所趋。有数据显示,自2012年来,仅创业板公司每两天半即发生一起并购事件,这一数据大大超过了以往上市公司的并购频率。
在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抑制产能过剩、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情况下,积极推进行业内企业的并购,已是现阶段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