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预计到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一个不争的事实:老龄化已经成为国内社会面临的重大议题,发展养老事业任重道远。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为真正有需要的老人做些实事,交通银行联手汇丰银行在2016年推出“交汇上海颐乐行动计划”,旨在探索上海老龄化社区服务的新模式,推动国家养老事业的进步。今年重阳之际,凤凰网公益采访了交通银行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听听他对“为老服务”项目的看法。
交通银行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
凤凰:据了解,“交行•汇丰上海颐乐行动计划”是交通银行和汇丰银行首次在国内携手发起和推动的大型公益项目,选择“为老服务”这样的公益方向的初衷是什么呢?
帅师:2016年,交行的董事长与汇丰银行的董事长商量认为两家银行除了在战略和经济上的合作,也可以一起做点对社会有用的事。考虑到上海乃至全国的很多大城市老年化程度在加速,以上海为例,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总人口的35%左右,8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人口20%左右,这种老龄化的增速也没有下降的趋势。老年社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全球都有老年化的趋势。作为商业银行,我们在实现自己的经济价值以后,如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我们的社会责任就体现在:当社会上的公众需要我们商业银行做出表率和支持,商业银行应该做一些引领性的事。当时,两家一拍即合,我们选择了上海,也就是交通银行总部所在地,汇丰银行国内市场的总部所在地,再加上上海的老年社会问题比较突出,我们两家提出了“交汇上海颐乐行动计划”,以年为单位,两家每年出资成立基金,双方各出200万,通过企业出一部分,政府出一部分,包括一些社团出一部分。通过吸引政府出一部分资金,可以把老年的项目做的更完善,更细致更具体。
这个项目当时实施在上海选择了老年化程度比较高的5个街道,125个社区,辐射5万多老年人,我们紧跟政府的提倡,在未来十三五期间,政府针对老年人提出了“五有计划”。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先从“极难”的老人开始,老人社会的特色:空巢老人较多,这也是我们项目实施放在第一位的,其次是失独老人,包括失去老伴、失去子女,这些老人尤其需要抚慰,像亲情式的抚慰,情感上的沟通,还有一种是智障老人,针对智障老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针对前两种情形,因为没有专门的精神抚慰机构,只能够借助社区这个平台,我们两家以400万的母基金,以此带动社会特别是政府的资金近200万,再加上义工、社会服务者的参与,整个项目就开始运行了。
交行汇丰上海颐乐行动计划一期启动仪式
凤凰:“为老服务”项目提出要探索上海老龄化社区服务的新模式,构建适合老年人舒适生活的熟人社区,迄今为止我们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帅师:启动的过程我们是想作为一种“养老的模式”进行开展,在各个社区延伸、克隆,模式很重要。现在和过去不同,因为物质条件、医疗条件的改善,现在60岁的老人在老人中可以算是“年轻人”,让这些刚刚退休的60岁左右的“年轻老人”服务比他年龄更高的老人,有时间也有精力,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我们企业教育一些年轻的员工。通过社团组织、团委工会,让我们年轻的员工参与到社团服务当中,这种参与更多的是体验式、教育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年轻的“退休族”照顾年龄更大的老人这个是很现实的操作。年轻人虽然也需要但是时间没法保证,他们有自己的工作。
我们的项目主要针对的是三类老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智障老人,其他也有包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有效地推进了社会化运作,首先是NGO组织,专业的公益第三方组织,交行和汇丰是专业性的财富管理银行,从专业性角度来说,我们做银行是专业的,做公益我们有心思、力量和资源,要想做到更有效,我们在跟汇丰银行沟通,根据一些海外经验,我们决定委托NGO帮我们运作,NGO运作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模式,在每个社区发现需求,做什么内容都是通过市场调研,然后分析样本,在此基础上聚焦发掘出每个社区老人不同的需求,包括给老年人一个季度过生日,安排老年人跳广场舞,给老年人安排摄影课和采风活动,给老年人安排烹饪课,在老社区给老年人开小食堂,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小食堂,像失独老人、空巢老人在家里做饭其实很难。老年人比较节俭,一顿菜可能吃好几天,菜容易变质加上他们舍不得丢,如果小区里有小食堂,他们吃一顿就够了,对身体健康更有好处。这种小区内公共食堂的建立,主要针对小区内70岁以上的老年人,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满足这个群体后有富余的话也可以对小区其他居民开放,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我们可以贴补。还有一些小区在居委会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出一些喝茶坊、谈心坊、老年人游乐室等,这些费用也是我们通过基金来贴补。具体的项目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小区根据自己情况不同,我们通过NGO帮我们设计成为一个可操作的落地的项目,资金从总资金出。当然每个小区落地项目所需金额原则上我们出一半,还有一半由街道党工委来出,这样的好处是本来的费用完全由街道来出,现在我们企业负担一部分,也是减轻他们执行项目的成本,这也是一种模式“企业-政府-社区”,大家一起合力形成一个项目,还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希望可以在国内企业里起到引领作用,就是“老年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人都会老,我们如何做到在对社会总贡献的同时,引领一种社会风气,大家都应该关心老年社会,因为老年社会的配套资源、配套的关爱跟老年人的需求不成比例,养老院的资源根本不够,公办的远远不够,但民营的标准各有不同,其次也缺少监管,尤其是北上广这类的城市,对于老年人不光是吃好喝好问题,也需要体面尊严的生活,特大型城市是和一些农村城市有点区别,现在的老人也是受过一定教育,送到养老院可能得不到所需的尊重。我们提出这一项目,配合团委工会、NGO平台等,我们会深入社区,分成很多小组不定期的和老年人聊聊天,给他们一些心灵的慰藉。
目前“颐乐计划”已经从探索期转向成熟期了。交通银行、汇丰银行以及NGO三家是从源头上推进,了解需求,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派出我们的员工参与,一方面是专家与专家的对接,第二个也是在参与中了解国情、了解社区、了解民意,我们在给老年人带来快乐,比如我们邀请专业的摄影人员在社区给老年人免费拍照,婚纱照等等,弥补过去的遗憾,留下一些影像资料,我们也会组织老年人过生日,这些创意的来源都是来自于活生生的生活,很多想法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是出不来的,要下到基层发现,在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其实一些老年人,他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匮乏,精神生活缺乏高于物质生活。总书记在去年十九大时提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平衡不充分,我个人觉得在大城市这种向往更多的来源于精神层面,国家在保障物质生活方面政策已经很好了,但是精神层面的慰藉这块是短板,政府很难直接参与。我们只是起到一种引领作用,“哦原来还可以这么做”,我们只是出点小钱,但是也达到了效果。社会的红利分享应该要辐射到所有人,不仅仅是年轻人。未来项目进行还需要细分,比如智障老人,我们有想法但是落地还是有难度,护理工还是需要专业的人员,国外的经验是需要专业的场所,而国内的养老院、护理院这些需求是远远高于补给,我们也倾向希望社会可以引进一些民营资金,以及一些服务机构应该出台行业标准。
凤凰:可以给我们分享下“为老服务”项目自开展以来取得的成绩吗?
帅师:我们现在在上海的125个居委会已经落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接近6万的上海退休老年人都分享到了“上海颐乐计划”带来的快乐。对于老人来说,安全感是基础,获得感是中性,幸福感是最高标准,是一个递进层次,我们的项目至此,安全感和获得感已达到,部分也具备幸福感,未来我们希望幸福感能普及,让社区、让企业更接近老年人的心理,过去企业和社区是完全分开的,但是企业离不开社区,是融为一体的,当我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我们本身也是在回报我们生存的环境,在单位是企业人,下了班后也离不开社区的土壤。
另外一个成绩是我们形成了一个社区志愿者培训队伍,他们能发现需求,能培训出老年社区的志愿者,教会一些方法;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是形成了一种“为老服务”的市场化模式,由企业牵头,导入一部分资金,政府配套,再加上社区、个人的资助,这个项目就能落地。
未来我认为这个模式需要固化,另外要寻求互联网上需求的发现,以及通过互联网这种招募形式,例如众筹,来赢得更多的立志服务于老年社会的志愿者来参与,包括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等。
交通银行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特色敬老活动
凤凰:“为老服务”项目开展了哪些有特色的活动?受益老人的评价和反馈又如何?
帅师:我们推出的公益模式从老年人的角度就是纯获得感,我们不夹杂任何商业模式,没有商业推销在里面,老年群体市场很大,像很多是打着公益的名号干着销售的事,我们是纯公益活动推广,这也是我们未来推广公益活动所坚持的原则。在涉及商业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关于投资者安全保护教育,我不卖产品,我教你怎么识别诈骗,我们的特色在于作为金融机构,向他们普及金融安全教育,普及投资者安全保护。我们会在双休日给他们开展一些金融安全讲座,这个由我们去说更真实。我们要增加一些银行本身风险防范的自身的特色,我们跟一些社区要推出一些公益活动,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安全保护,不是去做商业,不是推销我的产品,这会失去我公益的本质,公益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这是银行的社会责任。
受益老人说,我们过去以为银行只是推销产品,现在我们对银行的服务有了新的认识,整个过程你们没有推销你们产品。我更多让银行的员工走出企业,走出柜台,走向社会,了解国情,这是很重要的事,亲情的纽带不可或缺。
举个例子,去年我们参加了五里桥街道的活动,我们党支部跟五里桥街道党支部联合,正好利用十一假期参加了活动,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凡是80岁以上的老人一起过生日,具体的操作就是这个小区的60岁到70岁的年轻的退休者,他们去买蛋糕、做布置、请老人等等,费用从基金里出,花费的虽不多,但是整个半天的活动很温馨很温暖,我们的员工分组和老人结对聊天,做情感的沟通。现在的城市尤其是发达城市,物质上已经不算问题,退休工资很足够了,街道也不缺钱,缺的就是沟通交流,与老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很缺失。对于我们这种成家的人老说,每逢周末一定要去看看父母,因为老年人等了一周,就是等周末子女来看望,像我这样有自己的孩子,双休日带着孩子一起去看父母,一方面是自己尽孝,第二方面是教导孩子,这是一种教育传承。正如我们“颐乐计划”实行的意义一样,一方面不仅要给老人实实在在的帮助,还有一方面是文化的传承递延,服务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在下一代星火相传,这也是意义的一部分。
有一个社区活动:为老年人拍婚纱照,很多老人流泪了,弥补了年轻时候的遗憾,我们一开始推出项目以为老年人会不情愿,但是执行的时候发现大家都很精神,拍照的人很多,他们觉得很幸福。有些地方跳交谊舞,小合唱团,社区不同需求也不同。还是蛮有意义的,对社会对个人都是,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与父母相处想法也会有改变。出钱不是最主要的,能带动我们银行的员工,对他们起到警醒、反思和提升作用,精神慰藉很重要。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健康问题很突出。老年社会主体还是在家庭,我们推出的公益活动只能作为补充,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承担一些老年问题。
凤凰:“为老服务”的项目在落地实施以来,遇到过哪些方面的难点,面对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帅师:困难在于街道的配合问题,他们更倾向于直接来做,不希望有NGO介入,他们可能希望企业与其直接发生关系,但这种模式不足的地方类似于当年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资金流向问题没有监督,NGO是国际通用规则,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项目的好坏评估、筛选以及落地后的成效都需要第三方来做,成本稍微高点但是过程透明,程序专业。当然对于街道来说,这也需要慢慢适应的过程,逐渐接受这种理念。在项目选择过程中,居委会这个载体很重要,前期需求发现后期的项目落地都得通过居委会完成,项目的精准和居委会,包括场地的提供,义工的组织等,都是要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
凤凰: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服务真正有需要的老人,我们还有什么规划吗?
帅师:未来的规划是希望“颐乐计划”可以在上海覆盖更多地街道,十三五期间能够在上海覆盖到15-20个街道,大概居委会达到近500个,老年人达到50万,另外我们再在另外几个大的城市做一些试点;第二方面希望以这个活动为起点,对国企、央企等发出一些倡议,打造为老服务的公益联盟。我们的工作都是一些小切口,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这些小事恰恰体现了老年人群体的特点:小、散,需求多元,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小事,让我们公益资金辐射到更多的老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