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已近两年,这个“+”到底能加什么?最新的案例是“互联网+老字号”。商务部、发改委等16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大力推动“互联网+老字号”工程,提出支持老字号传承和创新传统技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等。
这里的“老字号”,是指年代比较久远,有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良好声誉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老商号、老品牌。目前,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有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
老字号与互联网,看起来基因不同、文化不同,两者相加,到底有什么寓意?
首先,“互联网+”已经到了政府引导、商业落地、网企共赢的深化阶段。2015年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互联网+”,其实是以商业实践为基础,抽象出经济理论,而后上升为国家战略。不过,那时候的“互联网+”战略,更多是企业的自发行为,比如一些互联网企业开拓O2O业务,或者传统企业延伸至互联网领域。而此次的“互联网+老字号”,则是“互联网+”战略的一个创新案例,在这个案例中,政府、企业都找到了各自的角色。政府针对具体行业进行精准引导,出台支持政策,搭建基础设施;而老字号、互联网、资本市场则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互补共赢,既推动了老字号的转型升级,又推动了互联网的深化落地。未来,类似的案例还会层出不穷,而“互联网+”的边界也会进一步拓展,其内涵也会不断丰富。
其次,虚实结合才是新经济。“互联网+老字号”的案例,让笔者想起了春节前的虚实经济之争,辩论的双方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和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实际上,“实体经济”是一个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是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互联网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经济形态,而下沉为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外卖”“互联网+打车”“互联网+医疗”,再到如今的“互联网+老字号”,其实都是例证。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老字号”挪开,越过太平洋,就能看到大名鼎鼎的硅谷。依靠创新经济,硅谷所在地美国加州的经济体量已达到2.5万亿美元,超过了法国;2015年加州GDP增长4.1%,远超美国全国2.4%的增速。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经验都说明,“互联网+”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助推器和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