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近期发出通知,要求坚决刹住中秋、国庆两节送礼吃喝风,并公布举报电话。从“八项规定”到整治“四风”,中央出台一系列整肃作风之举。
整肃之下,送礼方和收礼方心态发生变化。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拒绝参加在往年属惯例的宴请。一些送礼者,将送礼数量、档次降低。
不少政府部门的传达室,往年塞得满满的礼品盒,今年也大幅减少。
但送礼方式也变得更加隐蔽,出现电子代金券等送礼新模式。有人指出,现阶段“不请不送”事难办的情况仍存在。节前不送,节后也许还得“补办”。
9月16日,距离中秋佳节还剩三天,在京开企业文化推广公司的张波(化名),解决了送礼问题。“开了10多年公司,今年中秋最省钱。”
他给几个常打交道的政府部门领导,送了长白山6年极品红参礼盒,每盒价值1700多元。10多份礼盒,共计2万余元。
往年,单是一顿宴请,可能就花掉张波10多万元。今年,面对他的多次邀约,相关人士拒绝了。
8月21日到9月3日,两周时间,中央三次下发禁令,严禁中秋、国庆期间公款消费、奢侈浪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9月6日到天津市调研时特意强调,要求抓住重要节点,刹住公款送礼、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
不少地方也细化规定,强调相关单位不准接受管理服务对象赠送的礼品等。
张波感觉,虽然往年从中央到地方也会出台类似规定,但今年力度不同往年。
“不敢聊送礼行情了”
9月3日,张波想延续往年的做法,宴请常打交道的政府单位领导们。但他一连打了五个“中秋饭局”电话,无人应约。
当日,《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下发。
虽然主要针对的是公款消费,也让张波这个私企老板感到“风声之紧”。
“饭局黄了,还送礼吗?怎么送?”张波开始纠结,“每年都送,今年断档不合适。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关系,必须维护。但如果‘顶风送礼’,会不会给人家造成不良影响?”
张波缩减送礼名单,反复斟酌礼品:“月饼送不出手,购物卡、礼品卡太敏感,是中纪委三令五申的打击对象……”最终,他选择了人参礼盒。
朝阳区东三环一民营企业,原定9月15日宴请区县主管部门负责人,这是往年中秋的“惯例”。
9月6日,中纪委曝光安徽、青海等6省份违反作风建设的35起典型案例后,打乱了企业负责人王进(化名)的这一计划:“有的直接说,这当口谁敢参加企业宴请?”
而据新华社报道,作为安徽一乡镇站所的负责人,李林(化名)“去年中秋节送出去3万块钱礼,今年只送了1万块。”李林说,今年形势紧,送礼范围小了,方法更隐蔽了。
“我知道这是违规,但没办法。”李林说,“送礼的钱都是国家拨的,只能想方设法‘变通’出来一点送礼。”
面对县局各个科室,“不是每个都送了,只送关键科室;没人去办公室送了,送到家或找机会塞个购物卡。往年各乡镇同事还喜欢‘沟通’一下送礼‘行情’,今年没人敢聊这个。”
礼品“中转站”缺货
往年中秋前夕,北京不少政府部门传达室成为礼品“中转站”,寄存的礼盒堆积如山。但据送礼上门的张波观察,今年节前,“传达室‘缺货’”。
9月13日、9月16日,新京报记者暗访了15个政府部门。没有在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红十字会、人大、政协,国家发改委、国家发改委价格鉴定中心、审计署、国新办、国家信访局这十家单位的传达室发现礼品盒。
但传达室的礼品盒并非完全绝迹。
9月16日下午15时许,朝阳区芍药居附近一市级机关后侧,家属院的传达室内,放着两盒精美包装的月饼、三箱水果。“好几份刚被领走。”门卫说。
在记者与门卫交谈时,一男子从凯迪拉克上下来,将两盒月饼放在了传达室。男子说,月饼是给某领导的。
门卫解释,家属楼和单位紧挨着,收礼者从这儿提回家很方便。前几年,每到重大节日,他的小屋堆满了各种礼品,好烟名酒最多。
去年,传达室放的礼品开始减少。今年,小屋零散地放着几份礼品,“好酒好烟也少了,大多都是月饼、水果、各地特产”。
有专家分析,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和中央的三令五申、大力度开展的反腐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送礼者采用了更低调的方式。
王进和北京一市级文化单位负责政府公关的陈女士,就选择了快递方式送礼,“不显眼”。
“网购送礼增多”
位于西城区枣林前街70号的中环办公大楼,是北京市三家政府部门的办公地点。
9月16日上午,申通、顺丰、中通、圆通等多家快递公司的员工始终在中环办公大楼门前忙碌着。
仅11时至12时20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顺丰快递先后来了三拨不同的员工。
“中环办公楼有多家北京市的政府单位,重大节日前,这边会出现很多送礼的。今年选择网购送礼的比较多,所以这一阵工作量特别大”。一阮姓员工讲述。
与网购实物后送礼相比,不少电商还推出了中秋电子礼品卡或礼品券。购买后将账户和密码发给收礼人,收礼人即可选购站内商品。
“网上消费,隐蔽性更强,更难监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这对反腐手段进一步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送礼范围的缩小,送礼方式的改变,还对实体销售产生一定影响。
北京东三环中路一工商银行分行,往年用真金白银制造的“金银月饼”,销量不错,购买者不少属公款消费。但今年却没有将其摆上货架。“黄金价格不稳,中央严禁节日腐败,备货很少。”武姓客户经理解释。
北京金一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已做了六七年金银月饼生意。去年中秋前,该公司推出的47620元礼盒,北京限量发售2000套,节前就卖掉了1900多套。
今年该公司的黄金月饼礼盒只有两款,售价分别为35800元、1080元。9月17日上午,该公司一位销售人员说,销售没有去年火爆,35800元的礼盒尚有库存。
节前没大办,节后补?
不用参加一个又一个饭局,中秋节前很清闲的张波,正考虑节后需不需要“补礼”?
张波觉得,如果上面管得不这么严了,该请的还是要请,该送点值钱东西的还是得送。“中国毕竟是人情社会,礼尚往来总要通过送礼、饭局维系。”
取消了往年的中秋大礼“惯例”,王进心里同样没底,“如果节后其他同行送了大礼,我们肯定得跟上”。
李林(化名)对新华社表示,今年春节前不少人没送礼,但节后又给补上了:“没办法,再去办事时人家的态度就挂在脸上。”
他说,自己发自内心的不想送礼,但又不敢不送。“项目是稀缺资源,大家都要争……送礼有的也是为了争取上级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为了一村一镇的发展。我觉得送礼有时无关道德,是很复杂的事。”
他坦言,现在中央禁令和纪委严查是有效果的,至少大家不敢像以前那样公开吃请送礼。但要想短期内根治官场吃喝送礼风很难。现有的办事、用人机制下,仍然存在不请不送事难办的情况。
对此,竹立家表示,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还有待于下一步制度化的反腐安排。“中央政治局已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纪检体制改革也即将启动,希望接下来的制度反腐举措,能真正将权力关在笼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