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文化传播网讯 2025年5月13日,由好心情主办的“心理健康与人工智能发展研讨会暨博士后流动站挂牌仪式”在武汉黄鹤楼希尔顿欢朋酒店圆满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40余位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及树洞志愿者,围绕人工智能与心理健康的深度融合展开深入探讨,同步举行国际合作签约仪式及AI产品展示,为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国际合作新范式
会议开幕式上,好心情集团产代表与荷兰智通国际代表共同签署了《心理健康与人工智能国际合作研究协议》,双方将在AI心理风险筛查、数字疗法等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并计划三年内建立跨国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全球心理健康服务标准化。此外,黄智生教授(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好心情人工智能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正式挂牌,标志着好心情在AI心理健康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进入新阶段。该流动站将聚焦认知歪曲识别、危机干预等前沿方向,依托好心情自主研发的AI人脸情绪识别系统、心理数字人系统等30余项专利技术,开展跨学科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科学院院士、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人工智能系教授Frank van Harmelen出席了此次座谈会。他在会上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发展的独到见解,认为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大有可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掌握程度,实现个性化教学,还能利用虚拟技术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但他明确表示,并不认为人工智能在未来将会完全取代人类教师。
Frank van Harmelen教授指出,教育过程并非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其中人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至关重要。他回忆起自己上中学的时期,正是中学老师的激励,才让他坚定不移地选择上大学并踏上追寻学术之路。这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传递和激励,是人工智能难以复制的。
学术盛宴:AI技术赋能心理健康的多维度探索
会议设置四大主题报告环节,涵盖AI在树洞救援、认知干预、老年心理健康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黄智生教授以“心理健康、人工智能与树洞救援”为题,分享了AI在自杀风险预警中的突破性进展。其团队研发的“团小宝”AI心理助手,基于30万组真实对话训练,情感识别准确率达96.8%,高危个案响应效率提升至97.6%,已在多所高校实现规模化应用。
好心情黄一鹏总监系统阐述了好心情在AI与心理健康结合的实践路径,重点介绍了“心心”心理聊天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32类情绪分类模型、三阶段情绪支持对话框架等,该产品已服务超百万用户,显著提升心理干预的可及性。
武汉大学杨冰香教授展示了基于AI的认知歪曲识别及重构技术,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实现对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精准干预,相关成果已在临床场景中验证有效性。
武汉科技大学曾燕教授从老年心理健康切入,探讨了AI在肥胖与认知能力下降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为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在专题讨论环节,专家们围绕“心理健康AI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热议,提出需加强伦理规范建设、推动数据跨机构流通、深化“AI+人工”协同服务模式等建议。
产品展示:AI技术落地场景的全景呈现
会议上,好心情展示了一系列前沿AI心理健康产品,展现了AI在该领域的深度应用。
好心情心理大模型是多维度心理健康评估工具,融合科学评估、多模态筛查与综合服务,通过精细评估和个性化干预,助力用户管理心理健康。好心情心理评估系统依托专业团队,内容丰富,借助心理大模型辅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辅助心理疾病诊断与个体心理素质评估。

心理机器人“心心”和“晴朗”是AI驱动的陪伴数字人,具备情绪感知与倾听功能,秉持温暖理念,为用户提供情感支持与心理疏导。AI精神科医生拆解ICD-10诊断标准,采用动态问诊,融合多模态数据交叉验证,提升诊断精准性与问诊效率。
VR心理疗愈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用户带来沉浸体验,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能帮助用户在安全环境中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这些产品全方位展现了AI技术在心理健康领域从评估、诊断到治疗、陪伴的全流程创新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
现场演示吸引了参会者的高度关注,部分嘉宾亲身体验后表示,这些产品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让心理健康支持变得“触手可及”。
行业展望:AI驱动心理健康服务普惠化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好心情在AI赋能心理健康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正如黄智生教授在总结中提到:“AI不是替代人类关怀,而是让专业服务更精准、更高效。未来,我们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监测-预警-干预-跟踪’的全周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据悉,好心情计划在未来将AI产品覆盖全国80%的高校及社区,通过技术赋能缩小心理健康服务的城乡差距。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心理健康服务正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型,好心情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