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铁一局西安地铁五号线和平车辆段的施工现场,总是能碰见一个佝偻而黝黑的身影,工服和安全帽虽然遮挡了他的模样,但是那响彻工地的爽朗笑声和粗声大气的说话声,总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他就是我的师傅,赵国华。
他是我们项目里年龄最大,资历最深的班子成员,管理着出入段线、试车线、轨行区三个区域的施工。
虽然他已经年近花甲,但项目上的同事们谁都不敢喊他一声“老赵”,要知道,这个词可是我师傅最忌讳的,平常谁要在他面前婉转地提个老同志、老人家,他都立马吹胡子瞪眼地说:“我还年轻着呢,还能再干20年!”
每天他都跟我们这群小伙混在一起,一同吃喝、一起上工地。最佩服他的那双火眼金睛,总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设计图纸、施工规范仿佛就印在他的脑海中,哪根桩在什么位置,需要什么型号的混凝土,哪里的钢筋绑扎不到位了,师傅总能一眼就盯出来。
赵国华在施工现场
2018年4月出入段线明挖开始施工,在施工进行到明挖边坡阶段时,测量组前去放开挖线,却遭遇了难题,因经验不足,测量数据始终不够准确。师傅亲自上阵,根据地面高程计算出坡度,并手把手教测量组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在边坡使用测量仪器。已经测量完成,师傅依然要求我们要独立完成复测。师傅说:“测量的精准不仅仅是对工程的一份责任,更是测量员必须过硬的技术。既然是你的活就要把它干好!在工程技术上的知识一定要学通吃透,测量一次不够就多测几次!”
那天测量班的成员们都不敢松懈,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和下午下班后的时间,复测了两遍,终于独立完成了边坡的测量工作。挖机开始工作后,担心施工中可能会造成欠挖或超挖的情况,师傅特地制作了一个坡度尺,并实时盯控在现场指导挖机施工。
师傅在中铁一局干了一辈子,花几十年练就了这一身本领,但他却从不摆领导架子,和大家打成一片。为了适应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管理水平,下班后,他总是带着那副厚重的老花镜坐在办公桌前看着书本坚持学习,而且还会向我请教CAD、广联达系统等软件怎么操作,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他还时常打趣地跟我开开玩笑,活脱脱一个“老顽童”。但平易近人的他最是见不得我们偷懒,稍有懈怠就会迎来他一脸严肃地教导:“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样!想当年,我在内昆铁路上干活的时候,条件是多么的苛刻,就凑合住个油茅毡房,只能用蜡烛照明,冬天冷了一堆人围坐在一起取暖,盖房的砖头都是我们一包包爬过山背过来的。那时候铁路人的精神就是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但是看看现在的你们,差远啦!”
工程人的苦,只有干过工程的人才知道。每当我在工地跑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时,我真的很想退缩,但是脑海中总能不自觉地回想起他抽着烟,摇着头对我说的这段话。
2020年初,全国大范围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3月份,项目部响应政府春风行动,迅速组织复工复产的准备工作,确保一定要打赢防疫施工两不误的攻坚战!
项目部紧急征用1800平米的停车场作为隔离区的建立基地,他带领工人们仅仅用了十天时间就建好了隔离房间及配套设施200间,创造出了我们项目上的“小火神山”、“小雷神山”。
同时鼓励项目工作人员乘坐私家车或者包车返回项目部,困难却因此接踵而至,项目上的私家车及施工用车统共将近300余辆无处停放了,这可是个大问题啊!眼看着项目部北门口的轨行区和试车线区域已经全部建成,再无多余区域可以用来规划停车,这件事可难倒了大伙。
为此事揪心的师傅,那天深夜就一直拿着场区平面图盯着看,就这样默不作声地看了许久。不知过了几时,靠在椅背上也陷入沉思的我,被他一声大喊吓了一跳。他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我们何不把轨行区的顶板利用起来,那可有2万平方米,想停多少车就停多少车,全部都能容得下!”
话音刚落就连夜召集物机部人员盘点库存,利用现场剩余的钢制模板和无缝钢管等材料,用了短短十日便建成了“国华桥”,不仅解决了项目上的停车难题,还为项目部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师傅年轻的时候,正是中国建筑业兴起之时,工人不够时就亲自上手干,测量放线、绑扎钢筋、砌墙贴砖等工程上的多个工序的活,他都干过。在我心里他不仅是项目上的一本“活宝典”,更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每次项目上有重大节点的完成,他总会写一首打油诗鼓励我们,话语朴实无华、句句打动人心,始终激励着我前进。赵国华同志,他是我尊敬的师傅,他更是高扬在工地上的一面鲜红的党旗!
此时我的耳边又回想起他写给我的打油诗……
红梅傲雪战寒冬,好汉会战阿房宫。
E区封顶传捷报,天泵诉说筑路情。
莫愁通车工期短,初心不改矢志恒。
卫卫郗鑫和刘楠,昼夜坚守续新篇!
防疫不怠施工忙,艰难困苦无阻挡。
万熙不怕艰难事,成连胜虎勇担当。
大板封顶终来到,守住节点树榜样。
千余将士齐努力,再接再厉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