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游玩勃隆克沙漠,食宿裕都宾馆  ◇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火!2016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

李愫生: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图文)

时间:2014-04-16 12:36:16  来源:娄底新闻网  作者:惊蛰

李愫生2

作家李愫生少年成名,却历经坎坷。他曾在国内外数百家媒体发表作品,并被多家报刊转载。有部分作品被改编、搬上影视屏幕。2009年10月,澳大利亚《澳中周末报》[世界华文作家园地]为其推出作品专版。作为80后的他,出生在古城河北邯郸,现居郑州,他笃信“心若怀素,一切如生”,沉迷于书卷与文字的世界,品读影音,热爱素食与远足。

他多才多艺,以写儿童诗、童话成名,从儿童文学到校园文学到青春文学,从资深媒体编辑、记者到著名情感专栏作家,从文学、绘画、手工、厨艺、禅修到世界慈善大使、文化出版人、明星经纪策划人,李愫生无不涉猎。国内外上百家媒体曾对作家李愫生的故事做过采访、报道。

他儒雅、低调、谦虚,喜欢古朴精细的东西,典型巨蟹座。曾经用过十二年的笔名“雪侠”,现在已很少用,现在写作则多用“李愫生”。他说,“雪侠”代表了一段青春、一个阶段,而人生的进步则要把过去的一切清零,重新开始,让生命重新丰富。

李愫生1

记者:记得你第一个笔名是“蓝碧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李愫生:那代表了少年时的一个阶段。这个笔名只在初一的时候只用了两个月。那时候就是希望自己长大了可以像蓝天一样晴朗辽阔,像绿草一样充满朝气和生命力,“彬”就很容易理解了,是希望自己儒雅有礼,文质彬彬,做一个有内涵的人。(自己觉得少年时的设想现今实现了么?)哈哈,算是实现了吧,但是人在每一个阶段都会对自己有新的要求。

记者:在我的经验中似乎每个成年后投身文字的人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童年,能讲讲你的童年吗?                                                                

李愫生:小时候很内向,不大说话,喜欢安静独处,一个人看书思考,时间久了就迫切地想表达,开始写日记,记很多日记。(从小是个听话的孩子么?)其实刚上小学的时候也不是个听话的孩子,挺叛逆的,上学经常迟到,上课也不好好听,我喜欢画画儿,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就在下面埋头画画儿,有时候因为不写作业被打手心,我就想,你打就打吧,反正我不写,成绩也不好;直到小学四年级,遇到一个老师,她从不体罚,只和我们讲道理,苦口婆心地说教,弄得全班同学都感动、愧疚得趴在桌子上大哭。她夸奖我画画好,鼓励我写文章,我的成绩因此慢慢好了起来,考试成绩到了班里的前几名,考到了重点中学。中学时,图书馆的书差不多都读完了,也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荣获了校园杂志的“全国十佳校园作家”称号。那个时候纯文学很有市场,八九十年代,出现了很多文学少年。

记者:很多人都会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比如我的一个同学目标就是考上北电的研究生,拍出在国际上获奖的作品,当然目标高倒未必不能实现,但是你好像每一步都很务实,是这样吗?

李愫生:啊?是这样的,其实在我中学的时候,希望通过写童话得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但是现在离那一个梦想越来越远了。大学时候就想着能够把学业完成,写一些文字。毕业之后能够从事编辑记者、文字方面的工作。

记者:写作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你觉得你的“写作”生活自由吗?

李愫生:自由有很多层面的涵义,我认为真正的自由首先是要有物质基础打在前头,然后才能去追求灵魂的自由。敢于剖析自己、抛弃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现在我每一天的生活都很简单,很规律,如果不写东西也没有应酬的话,晚上一般十一点左右睡下,清早六点半起床,锻炼一会儿身体,(是跑步还是?)是在阳台上做体操之类,活动一下筋骨,不需要很长时间,几分钟就够了。

记者:青春作家和传统作家区别在哪里?

李愫生:传统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比较重,他会用一种审视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内心,审视社会,审视这个世界。青春作家更多的是关注的青少年这一个领域,它只是一个阶段,好的作家是需要掌握全局的。

记者:为什么那么长时间一直写青春时尚文字?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写一定年龄的文字?

李愫生:可能是因为形势需要,(是为了市场?)对,也是市场的需要,最早开始的时候写诗歌童话等儿童文学比较多,还有散文,大学的时候开始写青春文学,给流行杂志供稿,一直在逐步转型,但是因为写青春文学和时尚情感专栏比较顺手比较久,也因为本职工作的需要,就一直写到了现在。以后,会逐步转型,写一些更有社会分量的作品。

记者:贾樟柯在一篇文章里说,在那样一个山西小县城里长大,有无数次让他可能沉沦为一个坏孩子,直到找到电影这个让他通向自由的方式,文字之于你是不是也是这样?

李愫生:最开始只是喜欢读书,后来读书的多了就非常想表达,写日记、开始尝试投稿。文字,给我的灵魂插上了翅膀。

记者: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吗?

李愫生:第一本书它不是一本文学书籍,而是一本医学书籍,是爷爷留下的一本晚清时期的《本草纲目》,是线装书竖排繁体字,它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另外小学的时候还看过一些童话,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豪格、王尔德的作品;中学的时候还会看一些美学和哲学类的书籍,比如黑格尔,此外还有中国的古典文学等。

记者:有没有特别喜欢哪个作家?

李愫生:也没有特别喜欢,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优点。其实还是比较喜欢安徒生童话,西方很多童话都含有宗教意义。我们中国的很多童话视野比较狭隘,基本模式都是把动物拟人化。比如《海的女儿》,美人鱼爱上王子,为了和王子生活在一起她宁愿失去自己的声音,宁可割裂自己的双腿,忍受剧痛在岸上行走,只要最终赢得王子的爱她就能成为真正的人。可最终王子还是和另一个公主结了婚。她化为了海上的泡泡,但是灵魂得到了拯救。她得到了一个灵魂,那就是“爱”。是有宗教意味在里面的。

记者:为什么选择在郑州发展而不是其他的大城市?

李愫生:我觉得就像张爱玲说的“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巧遇上了”,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吧。

记者:除去文学创作,你还致力于做一些纯文学和大众市场之间的文化搭建?

李愫生:是的。上大学时我参加了省里一个为期一年的公关策划培训,成长了很多。后来觉得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和普通大众还有着很大距离,包括在当下的市场需求下纯文学的创作空间也很小,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想通过一些新媒体的方式、新类型的杂志,建立一座沟通普通大众和传统文化、纯文学的桥梁。后来还在一些大学做过有关这方面的系列讲座。

记者:我看过你的一篇文章,人应该素口素心,具体怎么说?

李愫生:古人说“祸从口出”“谨言慎行”,一切都和一个口字有关,食肉代表一种欲望,入口的肉太多心里的欲望也会多,才会心生太多芥蒂、口不择言,素食被誉为血液的净化剂,多食蔬菜碱性食物会使血液保持住酸碱平衡,可以清新人的肠胃和心境,多食素食利于健康,更是一种人生的心境,平和的心境。粗茶淡饭,生活恬淡,才能把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冷静更智慧,愤怒和暴躁会迷失人的心智,只有素口才能素心。你可以失去一个朋友,但不必要树立一个敌人,这是我的人生态度。嫉恨只会蒙蔽你的智慧。

记者:你相信周易、星象、宿命么?

李愫生:我相信。我的太婆是一个巫师,在很小的时候就目睹了很多(灵异)事件,我相信还是有一些超出科学无法解释范围的力量存在。我家很多人都信佛,我也研读过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的有关书籍,通过比较我觉得佛教能够解决我的终极问题,(是指死亡么?)死亡并不可怕,灵魂宿命的痛苦才是最可怕的。无论是宗教还是周易、星座之类,虽然无法用现有的科学理论解释,但它们确实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

记者:创作如果遇到瓶颈,经常会有烦躁的时候,怎样舒缓自己的心情呢?

李愫生:运动啊,会去打球,跑步等。还会去看电影,科幻的灾难的文艺的都会看一些,还有音乐我也会时常听一些,主要是一些轻音乐。其实每个人都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调整自己的心情。

记者:去远足吗?想去哪些地方?

李愫生:至于旅游,其实它不需要是名胜古迹,它是内心深处的旅行。走在路上看路上的风景其实是在看人生的一段风景,常会有灵魂的触动。基本上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找时间出去走走,有时候也会去外地见一些朋友,一起聊天喝茶。

记者: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期许?

李愫生:希望自己做一个称职的合格的优秀的作家,写出深入人灵魂的作品,其实对期许是无止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梦想,每时每刻要更加充实,让自己更优秀一些。希望家人健康、幸福。

记者:那你理想中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李愫生:有空余时间可以去远足,有一些可以聊得来的朋友,有喜欢的工作和爱好,可以和家人一起吃饭聊天,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钱不需要很多,够自己用就好。

记者:一个喜欢写童话和青春文学的人,内心大概永远像个孩子,你认为呢?

李愫生:你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但是要用成人的方法解决问题。

最新信息

  本网讯 日前,中国励志新榜样、著名导演、著[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日前,中国励志新榜样、著名导演、著[详细]
中国企业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