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地位有待提高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指出,我们生活在全球化时代:市场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科技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贸易规则的全球化。中国已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经济体和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可是,在全球品牌500强中,美国占230席,成为当之无愧的品牌王国。法国以44个品牌位居第二,日本以43个排名第三,中国仅有23个,排名第五,地位不尽如人意。”邢厚媛说。
就此,中国贸促会经济信息部副部长贾槐分析说,发展自主品牌,我国企业在微观层面面临的问题是:多数企业家存在品牌意识不强、短期趋利的行为;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研发投入少、比重低,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强。中观层面面临的问题是:从行业发展环境看,垄断企业的发展挤占了中小品牌发展的空间,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自主品牌被国外品牌收购;从区域性自主品牌的发展看,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指引,产品同质性严重,缺少独特的文化内涵或特质;市场秩序看,国内市场上假冒伪劣行为对自主品牌的长期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打击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针对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时面临的问题,中国轻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李文峰直言,我国企业出口成本依赖性、市场依赖性、政策依赖性及增长模式并未彻底改变,传统竞争优势正在下降,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任务日益迫切;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一批企业在国际化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如在境外,一批企业成功购买了品牌,开办了市场与渠道。
如何把握机遇
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也有机遇。贾槐说,全社会品牌意识增强,国内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经济体制改革、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政策支持力度);自主创新推动高科技、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改变给企业带来海外扩张的良好机遇。
对于中国企业如何培育自己的品牌,邢厚媛建议,中国品牌走出去要突出中国品牌的特色:挖掘传统文化遗产,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和多民族文化给企业品牌建设形成无与伦比的美学和象征学资源。要坚持内外兼修的品牌成长路径:拒绝模仿,力求创新,保障质量,售后服务、增加投入,打好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基础。
“同时,要按国际通行惯例推广品牌。”邢厚媛说,品牌国际化推广的系统性、综合性、可持续的宣传推广设计,选择跨媒体的平台,持续增强印象。
借鉴国际经验,品牌故事、品牌顾问、品牌社区、与国外品牌合资、收购国外品牌、展销(览)会、随政府高访与国外企业家交流推介、组建一些名牌推广机构。同时,还要树立国家品牌:世界品牌实验室研究发现,“国家品牌”对一个企业或产品的品牌成功贡献率达到21.7%。当一个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立于国际品牌之林时,国家就是最大的品牌。
此外,商协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贾槐说,培育和推广中国自主品牌是中国贸促会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通过建立自主品牌建设促进工作联席机制,品牌推广工作已成为一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企业服务的长效机制。目前,贸促会也在加力品牌宣传推广,如收集汇总各地方、各行业的优秀品牌和成长型品牌的介绍,把内容翻译成多种语言,编制宣传手册和光盘,促进渠道进行发放;建立推广中国自主品牌的专题网站,搭建网上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中国国际品牌发展论坛”、“中国品牌展览会”等活动;不定期提供各类品牌建设方面的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