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游玩勃隆克沙漠,食宿裕都宾馆  ◇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火!2020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传媒界的“中华老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活动/发布会

长篇纪实文学《追梦记》出版座谈会在徐州市举行

时间:2021-10-13 14:59:25  来源:中国企业文化传播网  作者:

中国企业文化传播网讯 10月6日,长篇纪实文学《追梦记》出版座谈会在徐州市举行。徐州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徐胜民、副会长刘玉龙,著名作家、徐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徐州市作家协会原主席肖俊志,徐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继玲,徐州人民广播电台老台长李秉震,徐州籍军旅作家张学田、纪实文学作家于学强、杂文作家胡连俊等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淮海控股集团文化部部长张伟主持。

1.png

由当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追梦记》,介绍了徐州广播电视台资深记者、徐州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徐州老记者》副主编曹学海主要的新闻从业经历和文学创作经历,完整地呈现了曹学海从一名初中生到研究生、从煤矿工人到作家记者和文化学者的奋斗历程。书中不仅生动地展示了他自学成才所获得的主要成就和感受心得,同时也激情洋溢地记述了他的家国情怀并为之付出的努力与担当。读者可以从书中了解到曹学海的“学习精神、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精神、执着精神和奉献、传承精神”,从而给当代尚处在人生迷茫的年轻人一些有益的启迪和奋斗的力量。

《追梦记》的创作倾注了两代人的心血。这部作品先由曹学海撰写单篇回忆录,再由其女儿郑薇(本名曹俊隽)进行整理、加工,用文学手法创作而成。座谈会指出,《追梦记》的创作过程,就堪称新老代际之间薪火相传的一段佳话。

纪实文学作家于学强在发言中说:“《追梦记》是徐州新闻界第一本以纪实文学形式,介绍新闻人物的传记作品,之所以值得推荐阅读,是因为它真实性强,故事讲述生动,文学描述精彩,堪称非虚构文学类的典范,也是激励后人奋发向上,顽强追梦的精品力作。《追梦记》的作者把主人公追梦征程中一个个鲜活故事,用时空更迭的顺序,完整地生动地串连成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完成了‘有建树的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坚持学习,不断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重大主题。印证了‘人是要有理想的,有理想就要奋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肖俊志作为徐州市文联、徐州市作家协会原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理事,对《追梦记》这部纪实文学作品做了详细的赏析

2.png

其一,《追梦记》是一部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立意高远,思想之美,是一切文学作品重要的审美特征。《追梦记》中众多故事无不闪烁着思想的火花,28万字向我们传递的是精神的力量。通读全书,主人公那种负重前行,忘我奋斗的历程,使人难以忘怀。掩卷思之,主人公那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精神,实属常人难及。因为爱好写作,被人连刺数刀,生命垂危的主人公在病房里仍然顽强地坚持写作。为遵命将12000字的文章改成3000字,两天一夜不合眼猛抽10包劣质香烟。写作成了曹学海生命的一部分,成了难舍难分的“恋人”,这是什么精神?出于一种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我们国家尚未提出开发西部战略的时候,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奔赴西部数省考察,回来时向国家相关部门呈上《关于开发西部的建议和构想》,并建议设重庆或西安为国家直辖市。这又是什么精神?如果说今天众人皆知的“西部大开发”是曹学海的功绩有些言过其实,但如果说西部大开发与曹学海毫无关系也有失公允和不实事求是吧。总之,什么叫牢记初心,什么叫不忘使命,什么叫撸起袖子加油干,《追梦记》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卷。

3.png

其二,《追梦记》是一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的作品

读《追梦记》,我们可以读到一个极端好学的人。曹学海的好学非一般的好学,他把“好学”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少时家贫,家徒四壁,他竟在土墙上挖出个长洞,存放书籍和作业本,并用白纸剪裁制作成书状置于洞中,称之为“书洞”,这使人想起古代穷学子凿壁偷光的故事。令人欣慰的是当年的一张张白纸,今天变成了曹学海十多部货真价实的专著。一个初中未毕业的学生,凭着不灭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读完了大专读本科,读完了本科40岁又闯入北京读新闻系的研究生。曹学海并不满足于仅向书本学习,数年来他拜名师学文的故事精彩纷呈,也是他人生的壮丽华章。正是因为曹学海青灯苦读,学养有素,加之数年的烹文煮字,落于笔端的文章方能有丰赡的意蕴和斐然的文采。

读《追梦记》,能读到一个追逐梦想的人。中国梦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当是波涛壮阔的实践。实现中国梦靠的是像曹学海这样的实践者和奋斗者,靠的是国家的梦想和个人梦想的有机结合。《追梦记》全书紧紧地围绕一个“追”字,主人公不敢有丝毫懈怠,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去追逐一个个美妙的梦想,最终实现了作家梦和名记者之梦,实现了他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人生价值。

读《追梦记》,能读到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徐州人讲究,重情重义是徐州人固有的品格。《追梦记》的主人公曹学海是土生土长的徐州汉子,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好男人。在农村挂职锻炼的日子里,他走村串户,访贫问苦,为贫困交加的村民韩大娘奔走呼号,终于让这位老人走出了困境。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商恺是新闻界的泰斗,也是曹学海的恩师,商恺的夫人病重,曹学海抬着担架将师母从楼上抬到楼下,火速送往医院。商恺病逝了,曹学海悲痛万分,含着泪水收集整理回忆商恺的资料,出版了24万字的《永远的商恺》一书。

4.png

其三,《追梦记》是一部很温暖的作品

也许作者是曹学海令爱的缘故,也许作者是一位女性作家的缘故,《追梦记》有很多情节读来很温暖,很亲切。有一点我相信,如同在研讨会上作者谈起父亲来泪流满面一样,书中有些故事作者肯定是噙满泪水写成的。曹学海当了记者要把握时间,其父亲四处借钱为儿子买来手表和自行车。父母不在了,曹学海的写字台上至今仍安放着两位老人的遗像,几十年了,这是亲情,读来令人动容。在赴西部考察时,曹学海与同学岳文厚同甘共苦,亲如兄弟。停薪离职后赴京进修深造,断了经济来源的曹学海一家生活拮据,友人见此情景送来挂面和鸡蛋,这是友情,读来让人感动。曹学海初学写作时因出不了大成果而迷茫徘徊,老师刘瑞年书信一封,语重心长,学生阅罢如沐春风,一扫阴霾。曹学海给恩师商恺送些礼物,恩师声色俱厉,欲断绝来往,但不久商恺便来信致歉。这是师生之情,君子之交的故事读来让人心动,发热。正是因为全篇凝结着一个“情”字,使人读来温暖如春,同时也为这部作品增添不少色彩。

顺便说一句,《追梦记》在创作手法和艺术构思上有些突破,纪实文学特别是传记文学,有些作品不注意剪裁,枝枝蔓蔓,小情小感,流水账一般琐碎繁杂,读之无味。而《追梦记》一书记叙的是主人公亲历亲为的重大事件,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就使得作品厚重而深刻,凝练而干净。当然,《追梦记》也不是尽善尽美,文学技巧若运用的更多一些,精辟的思辨文字若更浓一些,作品或许会更具感染力,更具深度。

座谈会上,张学田、李秉震、胡连俊、李继玲、张美荣和刘玉龙等也先后对《追梦记》的创作和出版意义、文学价值、励志作用等作了发言。徐州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徐胜民作了总结讲话。

最新信息

  本网讯 TCL空调年产销量突破1000万套新闻发[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TCL空调年产销量突破1000万套新闻发[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