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中国投资协会、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工程造价纠纷调解工作委员会、北京国信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9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研讨会”在京顺利举办。40位行业专家齐集一堂,为近500名嘉宾展开6个主题的研讨,直击业界热点,带来一场思想盛宴,一次智慧的交锋。
在最后一个主题研讨“水气治理基础设施投资”中,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投资中心副总经理徐东升先生、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环境产业部高级经理阮少波先生、北京泛舟环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书奎先生、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管理部副主任高志亮先生、北京济元紫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通先生应邀参加议题探讨,就水气治理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把握政策主线,分享精彩案例。本主题研讨由国信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国信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敏先生担任本环节主持人。
国信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敏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拉动整个投资的稳定器。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与环境改善相关的水气治理和雾霾治理,在这几年非常多。2019年初,在财政部PPP库里,有关环保类的大概有5000亿项目备案,在实施阶段大概有3000亿,整个污水处理行业投资量很大。随着经济增长乏力的形势下,水气治理这个行业遇到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整个环保产业突破的方向在哪里。五位行业大咖就相关话题展开分享与探讨。
水务行业发展方向与对环保未来的思考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水务企业,合同处理能力是4000万吨,包括供水污水,另外一个主业是水环境综合治理,目前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已经完成和实施的有30多个,涉及的管网长度1500多公里以上,流域面积超过1700多公里,这两块是我们集团两大主业。目前,环保确实面临了一个新形势,包括经济的形势,和行业本身的一些新的特点。公司市场投资中心副总经理徐东升从实际案例中分享对环保未来的思考。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市场投资中心副总经理徐东升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水气治理在“十三五”期间获得了重要发展,积累了许多典型的成功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广东某一县级城市,这个城市人口40万。最初受政府邀请做当地一条河的综合治理,在做项目过程当中发现这个地方的供水是个大问题,但当时已请了一家企业在做市场化,但这家企业对于增量投资一直不愿意投,导致管网每个月爆一次。因此,我们北控对这个供水项目做了股权转让,后面又做了河道的治理,因为前期项目治理成效比较好,后来当地政府又把他的农村污水,他的城市第二污水厂以及后面的河道治理的二期都交给了北控水务来实施,这样我们在这一个县级市目前的投资已经超过了接近10个亿,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目前的经济效益也都还比较可观。
第二个案例是公司在2017年做的秦皇岛存量PPP项目,我们把秦皇岛市五座污水处理厂,30多万吨,两个污泥处理厂,还有50多个泵站打了一个包,总项目规模36个亿,我们引入了金融资本和北控水务共同做持股方,但是运营由北控水务负责。
第三个案例是去年开始地方的发债比较多,尤其是在广东、江浙地区,我们在广东的一个地级市政府,因为前期在包装PPP项目过程当中受到政策的影响,受到潜在社会资本本身融资的一些问题,导致那个项目迟迟没有包装入库,但是环保的压力仍在。今年2月份环保督查过去了,对这个项目提出了一个特别紧迫的限期整改要求,这种情况下北控水务受邀去给他做了一个在专项债情况下的一个综合治理,采用了EPC+O的方式。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也借鉴了PPP的优点,同时把原来传统的政府投资、工程发包的方式模式上嫁接了PPP的优点,把运营介入进去,北控水务从原来的PPP的投资人身份转化成项目管理和运营方的身份介入,资金是政府投资的。
这三个案例代表着水务行业发展的几个方向。
方向一,未来环保市场是一个存量和增量并重的时代。因为随着经济的下行和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当前的基础设施主要是在补短板,短板越补越少,怎么办?存量应该会是未来非常大的机会,同时地方的财政收入也在当前的经济周期下面临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对于存量的挖掘和增量的结合是水务的一个方向。
方向二,轻重的结合。众所周知基础设施投资比重比较大,北控水务投了十年,资产负债率也在升高,行业内的企业差不多,尤其这两年行业内比较领先的公司相继出现了资金链的一些问题,也就是说未来这个行业内一直靠重资产实际上是带不动的,未来一定会出现轻重相结合,既能投同时也要运营,这个投能不能更多引入金融资本,为投资来服务,同时我们环保企业更多发挥我们的专业技术优势和运营能力,来服务于客户。
方向三,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是并重的。理论上来说社会资本的投资比政府的投资要贵,因为我们的信用和政府的信用不一样,所以在融资这个市场上,我们的融资成本要高于政府的融资成本。尤其对于环保这样的领域有很大的公益性和外部性的特征,很难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设计盈利模式,所以我一直觉得虽然我们是社会资本,但是我觉得前两年的PPP有点过火,在项目的包装上有点过了,忽视了项目本身的一些特征,或者没有考虑到项目的一些特征,所以未来环保这个领域可能会政府投资也要占很大一部分比例,PPP本来也是政府投资的一个有力的补充或者并行的一个方式,有可能会是社会资本+政府投资并重的一个趋势。
做整体行业的判断 构建生态合作平台提升竞争力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在环保领域,拥有完整的业务链,可以给客户提供海陆空全方位的综合环境服务。首创环保产业企业就有三家上市公司,两家海外公司。其中,首创股份主要就是做城镇供排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海绵城市、黑臭、污泥等等。水务行业沿用的统计口径供排水总共是2700万吨每人,供排水过半,生态业务累计投资规模大概已经超过了240亿。2018年,集团将环保产业定位为第一主业。面对行业的发展,公司环境产业部高级经理阮少波分享了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以及企业面临的挑战。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环境产业部高级经理阮少波
从宏观环境和政策导向来看,其实国家保持了对环保行业的延续性,无论是两山论还是生态文明建设,长江大保护,还是PPP政策环境的持续的规范和完善。政策层面上面的导向其实一直都是非常的清晰和坚定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利好。虽然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但似乎环保行业是一个逆周期的一个行业,也就是大环境好,我们好,大环境不好,我们会更好。因为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吸引一些避险资本的进入。因此,从宏观和政策环境上来看,环保行业仍然处于大发展的窗口期,从行业和市场的角度,目前头部企业在整合,在积蓄力量,在谋求跨越的发展。加强联合是趋势,抗风险能力小型企业在整合中被淘汰,大型的央企在携巨量的资本跨境进入,也会带来更深的危机感。
头部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是原来项目获取能力的优势,市场的优势,政府资源的优势,资金的优势和规模的优势,在这些面前都会不复存在。因此,我们要建立终局的思维从未来倒推现在,通过技术、模式、业态上的创新,不断地去寻找和开辟第二发展曲线,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
就我们首创环保这一业务来说,基本面一直保持稳定,有大量稳定运行的存量项目,现金流充裕,财务状况健康,这是我们抗风险的一个基础。同时,我们也保持了一定的投资强度,近几年的营收和利润均是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面对未来,我们做了三方面准备。首先作为引领型的企业制定了“生态+”战略,2018年公司确定并发布了轻重并举总体的战略方针。其次,对内部,我们根据战略进行了业务和管理流程的一个全面梳理和优化,并且相应调整了我们组织机构,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内部的战略。最后,我们全面的开放,构建生态合作平台,包括我们供货商,目前我们也已经和三峡、阿里等建立合作的关系。总的来说,我们对于整个行业的一个发展和前景是持续看好的。
中小微企业的出路 从灵活性、技术性上进取发展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获得更大更多的环保项目并不容易。尤其是,现在跨界企业会越来越多,他们拥有比较好的政府资源、社会资源,以及更通畅的融资渠道,而中小微企业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可以去抗衡。北京泛舟环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书奎先生以民企的角度给我们介绍思路,从灵活性、技术性上进取发展。
北京泛舟环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书奎
北京泛舟公司核心团队主要做的是给水处理,近年来虽然环保体量越来越大,但感觉现在退出这个环保圈的也不少,至少有1/3,当前这个形式对于小企业来说还是很难的。所以我们现在为转型做准备,进军玻璃回收行业。
其实,这个产品实际上是2015年就进入中国,当时是通过香港一家贸易公司在中国推广,但由于他们对中国的环保政策、技术、市场都不了解,直到2017年,一吨都没有卖出去。我们公司从2017年12月份开始与他们谈这个合作,到2018年2月份,已经能够触及到潜在市场,每年的销售量能够达到两千吨以上。就中国可预测的市场看,每年的规模应该在上万吨,而此产品生产线只有苏格兰一条,年产仅25000吨,中国市场应该是其最大的单一市场。如果是中国市场5000吨的体量值得在中国建一个单一的生产线,把废旧玻璃回收出来之后做成特殊的物料,应用于各种各样的行业。
2000吨年销量做成系统大概在3亿左右,将来市场达到上万吨的时候,实际上单一产品带来的公司收益也是相当可观的。所以我认为对小微企业来说,不管是生产性还是服务型的企业,将来的生存之道应该先成立既定目标,然后发展工匠精神,紧盯细分市场,致力于经济服务。
环保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向海外拓展是新思路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深入人心,但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因此环保产业在过程当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环保产业的先行者,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技术的研发、工程设计、项目建设、项目运营,多年来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雄厚的技术实力,一流的人才队伍。公司营销管理部副主任高志亮就公司在环保方面的经验展开分享,并对工业大气污染治理提出了独到看法。
中节能六合天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管理部副主任高志亮
中节能公司主业是做工业废气,电厂、烧结等钢厂这些的废弃治理,脱硫脱硝除尘的业务。从治理的行业上来看,主要针对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等,虽已有了大范围的应用,但是部分工业窑炉还没有全面开始实施,没有全覆盖。从细化程度来看,主要以钢铁为例,目前还是在主要针对烧结、球团这种量大的工段。
今年河北钢铁大气污染排放征求意见稿把家炉的排放标准纳入文件当中,因此在今后不同工段,不同窑炉制定相对的标准规范比较多一些。从治理深度来看,目前主要的指标还是在粉尘、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上,像排放量少的氨逃逸、三氧化硫以及重金属的东西,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标准的规范。从治理的区域来看,还是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周边,2+26的城市范围之内,周边的城市开展了,但是比较慢,特别是偏远地区,因此以后全国范围内逐步取消地域的差异,广东的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大的趋势。
那么环保产业在新经济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是怎样的呢?高志亮先生从企业本身提出观点。
挑战一,因为电厂的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已经进行很多年且已完成90%,只有一些偏远地区和小的电厂没有。
挑战二,治理难度加大了,因为量大的都已经做完了,现在小的不经济。
挑战三,企业积极性不够高,因为环保投入比较大,产出比较小。
现在的机遇就是政府资金也在一步步投入,行业规范也在逐渐制定。目前,我们电厂的脱硫脱硝除尘做得比较完善了,但是周边的国家,比如印度、巴基斯坦这些国家他们的状况是,脱硫刚起步,脱硝还没有动。所以对于我们相关的行业企业走出去也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之前有一个项目经验,就是在印度恰谈一个项目,他们主要特点在三个方面。第一,时间周期特别长,我们从2016年就开始投这个标,到现在刚定下来,他们业主主要对这个技术,会追究非常细致,比国内要清楚的多,因为在投标之前没有详细的图纸,没有详细的设备清单情况下,他们会聘请非常专业的公司和我们一点点核对;第二,工作效率特别低;第三,他们对价格特别在乎。
民营企业在非电行业的烟气治理 技术创新满足多元市场
非电行业的烟气治理开始有起色是在2013年以后,对于2008年就成立的北京济元紫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来说,前面的路走的太慢,但同时基础也打的结实,公司已在玻璃、碳素、碳黑、焦化、钢铁等等细分领域站稳脚跟,成为重要的非电行业烟气治理公司。公司总经理陈小通先生为大家带来精彩分享,民营企业如何在烟气治理领域立足。
北京济元紫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通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我们深感市场竞争激烈,因为国家搞电力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环保公司去做烟气治理,民营企业要进入这个领域是很难有竞争力的。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找了一个方向,叫非电行业烟气治理,刚开始非常难,在2013年之前,几乎是没有什么业务。从2013年下半年一直到现在,我们公司每年的业务都在逐年的上升,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业务超过去年一年。
机遇是属于有准备的人,我们公司前些年一直发展较慢,走得较慢,但是这两年越来越快,归功于前些年我们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立足非电领域,认准一个方向就不放弃。
第二,做实细分行业。立足非电领域之后做实细分行业,比如玻璃行业,玻璃行业现在是平板玻璃、日用玻璃、药用玻璃、电子玻璃、玻璃纤维;从品种上来说,日用玻璃里面的器皿、瓶罐、泡壳等等所有的行业,所有的细分领域我们都涵盖了,从类型上来说,有烧焦,烧煤焦油的,烧重油的,烧天然气的,烧煤炭都有。
每一种细分领域工艺不一样,燃料不一样,治理的技术要求就不一样。正因为这样,我们也承担了一些国家的课题,比如说环保部对日用玻璃国家标准的制定,平板玻璃污染物防治可行性指南等等,这都是因为这些年我们走的比较早,又走的比较深,认准一个细分领域之后,我们深入的做下去,这样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成为这个行业里面细分领域里面,有需求企业的问题解决者。当我们解决问题之后,就创造了价值,就产生了效益,所以我们就能够一步步的越走越扎实,越走越快。
我们也是不断在更新技术,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比如耐火材料,耐火材料我们一开始也没有接触,但这又跟玻璃行业不一样,我们知道像电力行业氧含量很低,但是耐火材料几乎达到18%、19%的氧含量,也就是接近于空气的氧含量。而我们接触的第一个项目是在河南,当时郑州有一个文件,要求耐火材料要达到超低排放,有电力行业超低排放标准,而电力行业是按照8%的氧含量来折算的,如果尘含量达到10毫克以内的话,如果按照18%、19%的氧含量,尘真正的实测值就要在不超过2毫克,也就是基于零的排放这是非常苛刻的。但是我们就认准了要做这个细分领域,就要做标杆工程,要从技术上达到这个要求。最后我们通过新材料就取得了突破,比如我们在河南的方山耐材,我们用的除尘,用的陶瓷纤维过滤材料,这种材料就达到了1毫克以内,现在我们实测值1毫克以内,经过折算是不超过3毫克的。再一个像河南春盛也是一个硅项目,我们采用金属模来除尘,也达到了3毫克以内,这就是说新材料和新技术来带动非电领域里面,我们通过一个技术,一个材料,解决了问题,市场就打开了。
第三,创新带动企业发展。关于创新我也总结了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像烟气治理传统就是脱硫脱硝除尘,原先都是用湿法脱硫,电厂现在大部分还是湿法脱硫,湿法居多。除尘表现就是电除尘等等。脱硝就是SA2脱硝,我们在非电行业这些技术往往有时候是不能用的,用了之后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些年,脱硝技术我们用低温脱硝,这在国内是比较早的低温脱硝,目前能够做到185度能够SA2脱硝,这是我们走的比较早的,解决了问题我们就有市场。比如脱硫,脱硫目前用的纯干法,做到了天上不冒烟,看不到蒸汽,地下没有脱硫废水。比如脱硫副产物,如果用小苏打就可以做到回炉,循环单窑;比如一个工业窑炉,我们做到单窑天上不冒烟,地下不流水,副产物能够重新回窑,实现了单窑的绿色循环生产。
像这些都是给客户解决了大量的问题,甚至他不用解决什么危废,固废的问题,不用考虑居民投诉。比如有一些工业窑炉周边都是庄稼地,湿法脱硫石膏雨就过去了,损坏庄家。现在干法脱硫整个是没有任何污染物能看到的,视觉上没有污染物。在颗粒物我们做到10毫克以内,几乎没有粉尘落到庄稼上,老百姓也没有投诉的,解决了很现实的问题。还有一体化技术,像我现在做到的脱硫脱硝除尘,在一个设备内实现了整体的脱硫脱硝除尘的超低排放效果。此外,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比如金属模材料、陶瓷纤维材料都是在国际上比较新的材料,用到我们的环保技术上,用到烟气治理设备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带来了新的市场。
二是模式创新,一般来说做烟气治理也好,不管是水还是气还是其他的,很多都是工程公司,作为工程,项目做完了就完工了。我们现在公司提出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式,一体就是要建非电行业细分领域的精品工程,两翼就像鸟的两个翅膀一样,一个翅膀就是第三方运营,我们做环保管家。一个精品工程做完之后,我们派专业的团队来维护和运营。另外一个翅膀就是核心设备和核心材料的供应,比如刚才说的金属模、陶瓷纤维管等等,实现每建一个工程之后就成为一个基地,这个基地就是一个环保管家在这里作为依托,成为人才培育基地、市场开拓基地、标杆工程示范基地,这叫模式创新。
三是服务创新,因为跟电力行业包括钢铁、水泥等等大的一些企业不一样,非电行业是企业特别多,涉及面特别广,项目额度不是很多,但是项目设计的特别多,这个时候作为一家环保公司,我们建设环保工程,在搞环保管家,在个时候售后服务非常重要,售后服务怎么解决?我们现在基本上除了环保管家团队之外,还通过远程售后服务,很多现场的问题通过远程技术实现现场的就地解决,这是我们能够在非电领域市场,我认为现在竞争特别激烈,能够越做越好,越走越快的重要原因。我们在技术上不断地去创新,服务上通过我们的技术创新,来带动服务的创新。
虽然市场竞争激烈,我们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技术的创新,通过模式的创新,通过服务的创新,一定能更好的把握机遇,甚至创造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