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肖复兴的最新随笔集《北京人》,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城市人”系列丛书之一,日前出版。4月13日,作为“第四届北京阅读季”的重要活动之一,肖复兴携《北京人》,分别在西城区第一图书馆和北京雨枫书馆做了题为“漫谈北京人和北京城市文化”的讲座,解读“北京人”和北京的城市文化。
新书《北京人》书写帝都二十年“变”与“不变”
北京这座帝国古都得天独厚的历史,让它的文化积淀及其丰厚,即便踩上再破旧却古老的哪一条街巷的尾巴,也会让整座城市的头跟着一起动。关于北京和北京人的话题非常丰富,肖复兴自小生长在北京,熟悉老北京的风俗人情和街头巷陌,以作家敏锐的视角,多年来笔耕不辍,书写他热爱的北京城,书写北京人的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市民性格,书写北京的名胜古迹、名人轶事、代表性的建筑、马路、胡同、巷子,可谓贴心贴肺,朴实动人。《北京人》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北京城的随笔集,所收文章时间跨度从上世纪90代初至今,北京人和北京城的点点滴滴,“变”与“不变”在其笔端呈现,从中可以读到北京人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中,喜怒哀乐的节奏,亦可看到北京城市建设的步伐。
说到北京人的性格,肖复兴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生在天子脚下,有皇城相拥,有周口店祖先在上,头枕燕山山脉,足踏华北平原,北京人一直都很是自大。”他认为,这种潜意识里帝国古都的自大与自信,让人觉得北京人可爱又盲目,苦中能自得自乐,甜时就容易忘乎所以,性格乐天恣肆。
对北京城的热爱,令肖复兴时时刻刻关心北京的城市建设,关心北京那些老街道、老胡同、老建筑、老门联,还有那些老一辈的文化人。比如今天的活动地点所处的“打磨厂”,肖复兴告诉读者,他以前就住在西打磨厂,和东打磨厂是一条街,现在已经变了。他还告诉读者,旧时这条街上石匠特别多,街道因此命名为“打磨厂”,并且一分为二,以“东”、“西”分称。“这条街到了清末很发达,堪称文化街道,因为原本东打磨厂这一代旧书店很多,均为条形木块门板,很有古韵;此外还有很多出售古制折扇和团扇的小店厂。”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老街道、老物件慢慢消失不见。肖复兴表示,尽管很多遗迹已经消失,但是如果通过口口相传,或者写下来,能够保存这些记忆,那北京还是北京,是有历史记忆的城市,“如果有一天,连这些回忆都没了,那北京还能叫北京吗?”
老北京的赏花:花事佛事紧密相联
正是四月好春光,在新书活动现场,肖先生聊起老北京人春天“踏青赏花”的玩乐。据他介绍,老北京,没有街行树,街道上是没有什么花可看的。到了春天,花一般是开在皇家园林、寺庙和四合院里。老北京人赏花,得到这三处去,皇家园林进不去的时候,到寺庙里连烧香拜佛带赏花,便是最佳选择。春节过后,二月二十五,有个花朝日,是百花的生日,那一天,人们会到寺庙里去,花事和佛事便紧密的连在一起。
过去,老北京有个顺口溜:崇效寺的牡丹,花之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法源寺的丁香。意思说,开春赏花,不能不去这四座古老的寺庙,那里有京城春花的代表作。那时候,到那里赏花,是老北京人的讲究。肖先生说,老北京人赏花,讲究的是赏花要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样,要连带出北京自己悠久又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的味儿来。就跟牡丹是贵客、芍药是富客、丁香是情客一样,每一种花要有一座古寺依托,方才剑鞘相合,鞍马相配,葡萄美酒夜光杯相得益彰。
时过境迁,如今这四座古寺,仅存天宁和法源两寺,近些年,法源寺补种大片丁香,重现当年的胜景,并办有丁香诗会,聊补古寺花事的遗憾。据肖先生介绍,老北京赏花除了上述四家,还有其他寺庙。比如早春赏玉兰,就有大觉寺和潭柘寺,大觉寺的玉兰是明朝的,历史之久,为京城之首;潭柘寺的玉兰一株双色,号称“二乔”,花和美人一体化,引人遐想。
老北京的饭庄:历史悠久学问大
说完踏青赏花玩乐事,肖先生接着讲了老北京的“吃”,这就讲到了北京的老饭庄。他介绍了北京老饭庄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到清末明初发展到高峰阶段的历史成因。吃饭,在北京人那里,学问大了去了。肖先生讲了北京老饭庄约定俗成的规矩,饭庄的分类,堂、庄(楼)、居、馆、斋的差别和特色;冷饭庄和热饭庄的不同,等等。他侃侃而谈,又信手拈来,分别举例子、讲小故事,把老北京特色的饭庄、特色的佳肴介绍了一番。
最后,肖先生讲了几家历史悠久老饭庄的故事,比如便宜坊烤鸭店、全聚德烤鸭店,从开店的时代、店处的位置,爱去这家店的名人,到店名的撰写故事、店里菜肴的特色、老百姓喜爱的程度,等等,从中可以看到,老北京的饭庄,在品味菜肴美味的同时,品味中华饮食文化,进而品味饭庄菜品百味背后更多的人生百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