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3月24日,安徽网友“斗酒听竹”在当地的阜阳在线论坛上,发布了一条《到南京祭拜30万同胞亡灵,有人去吗?》的帖子。帖文称:今年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而安徽与江苏为邻省,地缘和经济上密不可分。因此他发起倡议,希望网友在清明节期间,能够自发组织前往南京,祭拜“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帖子发出以后,立即引发热议,短短两天时间,浏览量已近万人。网友“青山隔不住”称:“苏皖两地,渊源深厚,说不定30万死难者中就有安徽人,包括阜阳人,祭奠意义重大。”网友“威方万”称:“去过一次,感觉很震撼,很让人缅怀,希望再去一次。”网友“方天涯”称:“非常有意义,强烈支持”。网友“预见”、“善良的狼”等皆纷纷表示“强烈支持”。
对此,记者联系到了发帖者“斗酒听竹”。他表示,以国家名义对“抗战胜利”进行纪念,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进行公祭,在我国尚属首次,意义十分深远。可促使国民以史为鉴,珍惜和平,共同维护正义与良知,促进国家发展与时代进步。阜阳与南京这两座城市,无论从政治与经济,还是历史与文化上来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开全国之先 “阜阳网友祭拜团”启程在即
“斗酒听竹”告诉记者,倡议发出以后,阜阳在线网站十分重视,认为此举意义非凡,表示会全力支持,并将消息通过微博、微信发布,不仅在阜阳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江苏多家媒体也表示关注。
4月1日,阜阳本地媒体《颍州晚报》进行了报道。多位网友自发行动,并当天发起“召集帖”,确定了行程安排。据了解,“网友祭拜团”将于4月4日从阜阳出发,当天上午到达后,即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拜祭。届时,现场诵读“祭文”。仪式结束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阜阳剪纸”与“祭文”赠送馆内留念。“祭文已经邀请了阜阳知名网友、阜阳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夜猎’撰写,知名书法家、网友“戏墨斋”书丹,其他准备工作,也在陆续进行中。”“斗酒听竹”告诉记者。
阜阳、南京与抗战 关联紧密,意义非凡
据了解,南京与阜阳历史上关系十分密切。“明代在全国共有三座都城,北京、南京与凤阳,而当时的南京又叫南直隶,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两省及上海市,治所即在应天府(即近南京市)。”国家文博研究员、阜阳博物院原馆长韩自强介绍说,“直到清代康熙年间,江苏、安徽分省之前,阜阳都属于南京管辖。直到清代,颍州府的士子进行科举考试,还是要到南京去应考。”
阜阳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周世忠先生告诉记者,近代以来,在阜阳经商的南京人很多,他们大多从事医药业,民国时期阜阳最大的中药行“胡裕成”就是南京人所开设的。
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张卫钧告诉记者,阜阳与南京在历史上较具渊源,就以清朝来说,南京人在阜阳为官者即多达20多人,其中不乏迁居阜阳者。据乾隆《颍州府志》记载,南京秀才柳应元,是王阳明的学生,在王阳明落难时“知交皆避绝”,而柳应元却“独时与俱”,由此被削籍。他游历于阜阳“乐其风土”,即在此定居,并著有《回溪集》。
阜阳与南京不但在地缘与历史上关系密切,而且与抗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抗战时期,日军铁骑占领了我国大半国土,皖北地区则亳州、宿州、颍上、太和皆曾被日军攻陷受其蹂躏,而阜阳至始至终却坚城如垒、固若金汤。
民国《阜阳县志续编》特别分设《抗战史料》一章,对此评论:“阜阳为皖北重镇,敌骑频扰,所幸敌忾同仇,争先恐后,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供应驻在及过境国军外,若组织团队,捍卫地方;若贡献财产,毁家纾难;壮丁则踊跃应征,军民则合作抗战,以及数年以来,出征游击阵亡军人之为国捐躯,迭遭轰炸,官绅士庶之效死勿去,义勇烈诚,不胜枚举。”
翻开《阜阳抗战军人姓名住址番号暨阵亡年月地址一览表》,记者看到的是不止是一长串冰冷的烈士姓名、部队番号,还有诸如“城内庆昌号对门”这样乡土气息浓郁的家庭住址,好像还带着家的温暖。为了国家的安危与民族的存亡,他们跨出家门,便再也没有回来。
今天,为了更好的纪念这段历史,珍爱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阜阳网友祭拜团”开历史之先,作为一座城市对另一座城市的敬意与礼赞,他们征途在即。
“对历史闭上眼睛者看不到未来”——这是永远保鲜的普世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