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游玩勃隆克沙漠,食宿裕都宾馆  ◇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火!2016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最新推荐

美国急推“棱镜”危机公关

时间:2013-06-15 14:56:59  来源: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徐超

  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棱镜”等秘密情报监视项目,将美国政府的争议做法置于风口浪尖。面对国内外越来越大质疑声,美国政府以及部分政界人士四面出击,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消除“棱镜”争议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一招:论“危害”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米勒13日出席国会听证会,解释斯诺登曝光监视项目给美国带来的危害。

  “棱镜”等监视项目经媒体披露后,斯诺登本月9日公开承认自己是秘密情报监视项目幕后消息源。美国国内出现部分要求以“叛国罪”起诉斯诺登的声音。

  米勒说,秘密监控项目在搜集反恐情报、阻止恐怖袭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项目曝光后,当局不得不调整应对恐怖威胁的策略。

  “我们会……失去获取他们(犯罪分子)通讯信息的能力,我们会变得异常脆弱……这危害着国家安全,”米勒说,“那个已经承认曝光这些项目的人,是正在展开的刑事调查的主要对象……我们会采取一切手段将这名泄密者绳之以法。”

  第二招:辩“实效”

  监视项目曝光,不仅引来法律制裁泄密者的呼声,而且招致美国国内就监视项目是否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争论。对于这一点,美国政府似有意回避,只是接连几天强调监视项目的“实际效果”。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12日在国会听证会上说,监视项目已协助防范或挫败数十起恐怖事件,不久将公布更多细节,证明这些项目在反恐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戴安娜·范斯坦13日证实,国家安全局定于17日正式公布当局通过这些监视项目成功挫败的恐怖袭击阴谋具体数字。

  美国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13日提前披露一起因监视项目而成功挫败的袭击案例。卡尼说,得益于监视项目,当局截获有用情报,2009年10月在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逮捕恐怖嫌疑人戴维·黑德利。黑德利承认策划对丹麦《日德兰邮报》发动炸弹袭击,缘由是这家报纸先前刊载有关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激怒伊斯兰世界。

  卡尼还证实一些美国官员和国会议员的说法,确认监视项目帮助挫败2009年针对纽约地铁系统的恐怖袭击阴谋。

  “当局正着手解密这些案例,”卡尼说,“展示给美国公民,这些是监视项目带来的实在成果。”

  第三招:泼脏水

  斯诺登13日在香港《南华早报》英文版刊登的专访中披露,美国政府更多监视细节。斯诺登说,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从事针对中国个人和机构的网络攻击,而美国国安局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攻击行动超过6.1万项。

  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美国一直就网络攻击问题攻击中国等国,如今却因监视项目曝光而尴尬不已,再难以像先前那样“理直气壮”施压他国。

  面对这种尴尬局面,美国国会部分议员13日抛出毫无根据的阴谋论,怀疑斯诺登可能受他国指使。

  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迈克·罗杰斯和委员会资深成员、民主党籍众议员达奇·鲁珀斯伯格13日与国家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举行3小时闭门会谈。罗杰斯会后暗示,斯诺登可能与中国政府“合作”。

  “显然,我们必须确保彻底洗清他(斯诺登)与中国的联系,”罗杰斯说,“我们需要提出更多问题,包括他的动机,他的联系,他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在那里时时的日常情况。”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罗杰斯提出这种质疑时没有向外界给出任何证据。

  第四招:转视线?

  就在媒体针对监视项目穷追猛打之际,白宫发表声明,确认叙利亚政府去年多次在国内冲突中“小规模”使用包括沙林毒气在内的化学武器,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决定向叙反对派提供包括“军事支持”在内的更多援助。

  回顾美国政府就叙利亚冲突问题的先前表态,美方在认定叙政府军使用化武和“直接武装”叙反对派上的态度事实上已经逐渐清晰。

  早在4月25日,美国政府证实,情报系统认定叙政府军在与反对派武装作战时可能“小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包括沙林毒剂;本月4日,联合国叙利亚国际调查委员会提交报告,认为有“合理理由”相信叙利亚冲突双方均使用化学武器。

  5月初,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证实美国正重新考虑向叙反对派提供武器,成为美政府首名公开承认这一说法的高级官员。

  经过多次事先“吹风”后,美国政府终于正式确认在叙利亚冲突立场上的这一重要变化,其时机选择值得探究。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消息迅速成为当天的重点新闻之一,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主流国际媒体对监视项目的报道氛围。

最新信息

  "僵尸企业"和暂时处于困难中的企业不同。[详细]

推荐信息

  "僵尸企业"和暂时处于困难中的企业不同。[详细]
中国企业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