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游玩勃隆克沙漠,食宿裕都宾馆  ◇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火!2020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北京风痕文化传播——传媒界的“中华老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时尚

大寺镇农民微信营销成时尚

时间:2017-04-24 10:35:59  来源:广西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韦义华 李浩昌

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百庆村委所家自然村,满山杨梅随风轻摇。泡上一壶茶,村民苏美珍开始一天的工作:拿着手机等游客们的微信红包。

苏美珍种有200多株杨梅树,往年他要走街串巷去叫卖。“今年不同了,我只要把杨梅成熟的图片和定位发到‘朋友圈’,就有游客相约自驾来采摘杨梅。”苏美珍说。

近年来,随着各类农家乐、观光农业的发展,玩时尚的农民越来越多了。

4月15日,周末。大寺镇广琅村的一个小山坡上,40岁出头的村民黄德坤捧着一杯春茶,听着音乐,看着游客采摘杨梅。

游客“清潭”家住南宁市,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大寺有杨梅采摘,就和黄德坤联系,然后带上全家开始了摘梅之旅。

“下周我的朋友也要来,到时我叫他们加你微信。”“清潭”离开时又与黄德坤相约。

微信“朋友圈”营销很管用。在杨梅成熟季节,果农们的“朋友圈”很火。“我的杨梅成熟以来,周末都忙于接待客人,加上农家乐,每周都有近千元纯收入。”苏美珍说。

“清潭”一家人刚离开,村支书黄进强又领着两辆南宁牌照的越野车过来摘杨梅,阵阵欢笑声落满了山坡。

微信“朋友圈”,给农民们帮了大忙。

在大寺镇南间村,记者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该村的“蜂王”马炳光,在“朋友圈”销售时曾被陌生的微信朋友不断质疑。

去年的一天,大寺镇党委书记潘广信来他的养蜂场调研,他诉说了这件烦心事。潘广信给他出主意:“你让他们自己来采蜜,看他们还说蜂蜜掺水吗?”

于是,马炳光将体验采蜜的消息发到他的微信“朋友圈”,大家纷纷转发后,这个“甜蜜事业”竟成了一个特殊的乡村游项目。

4月15日,马炳光在自己的养蜂场接待从钦州市区来的年轻客人。在马炳光的指导下,客人戴上防蜂罩,小心翼翼地靠近荔枝树下的蜂箱。“蜂箱里面是什么样子,每个蜂箱里真有很多蜜蜂吗?”年轻游客第一次体验采蜜,很兴奋。

马炳光在蜂箱周围点燃了木屑,待浓烟四起时,他从容地走近蜂箱,掀掉隔热的覆布和蜂箱盖,便看到蜂箱内的四五个蜂巢板,每个蜂巢板上都爬满蜜蜂。

马炳光轻轻地把一块蜂巢板抽出来,细心地清除上面的蜜蜂后,用小刀将蜂巢轻轻地切除,放进一个盘子里,香甜的蜂蜜立刻汩汩地流出来。整个过程既好玩又刺激。

大寺镇特色水果十分丰富,又紧靠南北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发展乡村自驾游条件优越。“从去年开始,我们就组织各村村干部学习使用微信,推广‘朋友圈’营销,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寺镇镇长陆崇彬说。

据悉,大寺镇养殖蜜蜂1500箱,年产量17.3吨,种植杨梅3670亩,还有荔枝、龙眼、西瓜等水果,四季瓜果不断,货源不愁。

最新信息

  本网讯 黑枸杞花刚开时是紫色的,随之会变粉[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黑枸杞花刚开时是紫色的,随之会变粉[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