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游玩勃隆克沙漠,食宿裕都宾馆  ◇多媒体公关宣传/整合营销  ◇火!2016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炒作推广方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科技

国务院再次推出政策鼓励国有机构科研人员“下海”

时间:2015-05-30 11:18:55  来源:中国企业文化传播网  作者:赵广立

本网讯 据《中国科学报》近日报道(内容有删节):时隔30年,国务院再次向国有机构科研人员抛出“下海”的绣球,以保留体制内身份和待遇3年为优惠条件,鼓励他们离岗创业。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要探索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有关政策。

那么,面对专门面向科研人员的“停薪留职2.0”的政策优惠,科研人员要不要投身于这场“下海”的实验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三年时间够不够?

纵览《意见》,国务院此次政策鼓励,比之30多年前的“停薪留职”稍显人性化,时间上也从“一般不超过两年”放宽到“3年内保留”。而此前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也曾有过“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活不过3年”的言论。那么,3年够不够科研人员投身这场“下海”的实验?

“我觉得3年时间足够了。”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员、北京中科同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邬玉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研人员手握技术优势,3年之内如果还没有发现技术有没有市场、在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那基本上意味着不好的结果。

邬玉良认为,科研人员通过手中的技术,组建团队、做出产品原型并能够进行产品化,甚至有些试点产品,3年时间是足够的。

“有了团队和产品雏形,就可以去市场上融资。如果还是只有‘行情’而没有融到资金,那这个创业是挺困难的。”邬玉良说。

“一般说初创公司活不过3年,超过3年能活下来,倒掉的可能性就小了,有前景了。”邬玉良说。

哪些科研人员适合留职创业?

邬玉良认为,肯定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科研人员要对自己有公正客观的判断评估。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隋雪青表示,研究所人员办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的磨合和技术的磨合。此外,隋雪青指出,科研人员办企业要注意不能将申请项目时的需求分析当作市场需求:“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研究的技术就有市场,技术能不能变现需要与市场磨合。”

北京派特博恩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转社说,“不要指望一下子就生产出十全十美的产品。技术在实验室里可以深入研究,在市场上要贴合需求,尽快推出产品抢占先机,占领市场之后再不断完善,逐步升级。”杜转社提醒说,科研人员不要在这方面“较劲”。

邬玉良建议科研人员:“科研人员的技术如果确实有市场,就去找个营销能力强的来对接市场,最好再能找个资金方,‘三驾马车’一起拉,这样容易成功。”

不过,邬玉良强调,这其中涉及一个占股分配的问题。“如果科研人员只是技术方面强,又不愿意合伙,那建议还是搞科研去。如何入股、股东大小,这些都不是最初要考虑的问题。”

科技人员创业难度更大?

与其他人士相比,科技人员创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邬玉良认为科技人员手握核心技术是其天然优势,这是其他社会创业者所不能比拟的。邬玉良还指出,如今知识产权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了,对知识产权的法制保障越来越健全,带来的是人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这无形中增加了技术在企业各项配置中的权重。“所以我觉得科技人员创业成功率其实比其他人士更高。”邬玉良对记者说。

不过,与创业成功率相比,创业本身的难度是另一码事。在市场化成熟度较高的特区深圳,科技人员创业的难度并不高。一位匿名的某研究机构负责人表示,他认为创业难度大小应该跟一方地区的知识经济水平、市场发育程度、创业氛围、有很大关系。

“就算政策激励到位,如果没有好的市场环境,也不好说创业容不容易成功。”他说,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可选择的科技创业项目很少,缺乏必要的孵化土壤。

科技人员创业比不过大学生?

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创业,已是屡见不鲜。此前政府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不遗余力,而如今上升到科技人员。大学生有激情、有创意、接地气,科研人员创业,跟他们比得了吗?

“相对来讲,我反而认为科研人员成功率更高。”邬玉良对记者说,创业不是简单的事。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在面对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金融资本等问题时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有经验的科研人员对此就不必如此棘手。

邬玉良说,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临科技和市场两张皮的问题,是时候让市场配置一下科研资源。邬玉良同时指出,30~40岁是科研人员“下海”最好的年龄段。“这个时候更有冲劲,而且社会地位、家庭等方面没有太多患得患失。马云、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这些人真正开始创业也都只有三四十岁。”

去哪儿找合伙人?

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往往在科研上很突出,但一到市场上就有问题。杜转社建议,科技人员创业,只做自己擅长的就好。“合作才能双赢,科技人员你就在技术上把好关,不断提供新产品。”杜转社表示。

邬玉良提出,在科技人员发展合伙人的过程中,要学会借助行业协会等组织的力量。“拥抱行业协会、行业组织,可以让技术产品及早地拥有更好的市场对接和推广平台。”邬玉良告诉记者,由中科同向牵头组织成立的中国容灾备份创新发展联盟,目前就提供类似功能,现已发展有90多家技术单位,拥有数位业界“大拿”为行业发展掌舵。

“联盟的作用就是要为技术和产品走向市场架梯搭桥。”邬玉良说,该联盟成立不久,就先后帮助北京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几个自主创新技术对接了孵化平台。

邬玉良期待《意见》之后各科研机构细则的落地,“只要走出去,就有机会。”

最新信息

  本网讯 随着热泵行业的持续发展,产品技术的[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随着热泵行业的持续发展,产品技术的[详细]
中国企业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